梅花山、张自忠和舆论的漩涡

作者: 鱼鲜支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00:53 被阅读150次

重庆北碚的梅花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墓园。

1940年5月16日,时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壮烈殉国。当日深夜,三十八师师长黄维纲率队夜袭陈家集,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趁乱抢回了张将军的遗体。

遗体经宜昌换船运往重庆。5月28日,蒋介石率国民党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码头迎灵,并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

1940年11月16日,张自忠将军“权厝”下葬于重庆北碚雨台山。他的老上司冯玉祥为墓园题字,并更名为“梅花山”,取抗清名将史可法葬扬州梅花岭之意。

所谓“权厝”下葬,意思是待抗战胜利之后,再移灵南京,举行国葬。然而,抗战胜利后形势急转直下,蒋介石政府败走台湾。梅花山也就成了张自忠将军永久安眠之地。

77年过去了。这里已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张自忠烈士陵园”。园中建起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用文字、图片和遗物,讲述着张自忠一生的事迹。

张自忠原属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兵败下野,西北军残部被整编为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

1933年长城抗战中,张自忠与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一起,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取得了喜峰口大捷(亲率大刀队的,是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最初就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

蒋介石把主要精力放在“剿共”上,日军趁机在华北挑起多次事件,迫使国民政府于1935年签订了《何梅协定》。根据协定,中央军、东北军撤出平津和河北。日军企图在华北建立亲日的傀儡政权。

当此之时,宋哲元率二十九军开进北平,造成占据北平的既成事实。蒋介石于是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张自忠也由此开始了他短暂的政坛生涯,历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从政期间,张自忠不得不按捺住军人的血气方刚,与日本大使、领事、驻屯军将领等往来周旋。政治的复杂与无奈,让他深感痛苦。

为避免和日方正面冲突,尽量延长华北的稳定时间,1937年4月,张自忠代表宋哲元出访日本。此事引发舆论种种猜测。尤其在日本方面大肆宣传和渲染下,外间纷纷怀疑张自忠与日方秘密交涉,出卖国家利益。《武汉日报》等媒体甚至不负责任地刊登了这些未经核实的消息。

张自忠,这个喜峰口之战的抗日功臣,竟被扣上了一顶“亲日派”的帽子。个中冤枉、委屈、苦楚,只有他本人才知道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明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可这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的智慧。

当时日本在华北制造的大小事件层出不穷,没有人知道:此次事件和以往数次有何不同?日方此次挑衅究竟用意何在?通过交涉有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南京方面对开战抱什么态度?

在形势未明的情况下,张自忠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此时,宋哲元对形势也产生了误判,认为日本目前还不至于发动全面战争,应当通过交涉就地解决。(这其中或许也包含了宋哲元的私心:非嫡系的二十九军离开了平津,若不见容于中央,又该何去何从呢?)

7月底,在了解蒋介石的抗战决心和日本后续源源不断增兵之后,宋哲元、张自忠转变态度,部署开战。但战机已逝,为时已晚。日本增兵至数万,二十九军奋力抗击却陷入被动,佟麟阁、赵登禹两员大将阵亡。

情势危急,宋哲元决定撤离北平,留下张自忠和敌人暂时周旋,尽量争取时间。张自忠深知舆论对他误解已深,不愿留平引致更大误会,但为保全二十九军和国家民族利益,他最终还是接受了任命。临别之际,他对副军长秦德纯说:

“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果不其然。张自忠留平,一时舆论哗然。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文章,痛斥他“通敌卖国”,讽刺他“自以为忠”,其实是“张邦昌之后”,云云。

张自忠在北平与日周旋,安置伤员、军属。不料独立三十九旅倒戈叛变,让他感到再留也难有作为。突围出城失败后,他登报辞去一切代理职务,藏身于城内。

9月,在美国友人福开森的帮助下,张自忠终于脱险,逃出北平。他秘密进入天津租界,与家人作了最后的诀别,随即南下以竟抗日之志。

当时舆论汹汹,朋友担心他到南京将受军法审判,为了劝阻他,递给他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原来是白居易的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但张自忠毅然决然地南下了。不如此,怎么能有率部抗日的机会呢?

从山东到南京,秦德纯为防不测,特意把张自忠安排在三等车厢。车经徐州,果然有青年学生要求上车搜查“汉奸”张自忠。如果不是秦提早安排,张自忠即使不遭暴力殴打,也躲不过一场当面羞辱啊。

在百般冤枉、百口莫辩之下,张自忠早有死志。

他对来接他的弟弟张自明说:

“你回家去吧,以后家里的一切事情,同你嫂子商量处理,不要问我了。”

他在给部下的信中说:

“务望诸弟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而后能生。”

接到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他说:

“委座这样宽宏大德,我只有战才能报答。”

回军之后,他对下属军官们说:

“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路,看将来为国家在什么地方!”

部署作战计划时,他说:

“我现在有过,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独我张自忠不能打败仗!我的冤枉,只有一拼与,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刷干净!”

他在家信里说:

“吾一日不,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而已。”

在勉励各师团军官的信中,他说:

“为国家民族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重伤之时,他说:

“我这样得好,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

日军破译我军电报密码,掌握我军部署,洞悉张自忠部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但是,从临沂,到田家集,再到南瓜店,张自忠一直就抱着必死的决心。

他要以死明志

回顾他的一生,让人慨叹唏嘘:他是在敌人的炮火之下战死的?还是在舆论的漩涡之中溺毙的?

在他死后,记者、文人以至普罗大众,无不赞美他、歌颂他,穷尽各种词藻——全然忘了当初是怎么骂他的了。

到今天,我们仍然时时搅动着舆论的漩涡。

但在用力搅动漩涡之时,别忘了:我们对那个漩涡中人,其实所知甚少。

就像当时之人,并不真正了解张自忠一样。


推荐阅读:

老舍与梁实秋:从这里,奔向不同的命运(一)

老舍与梁实秋:从这里,奔向不同的命运(二)

相关文章

  • 梅花山、张自忠和舆论的漩涡

    重庆北碚的梅花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墓园。 1940年5月16日,时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 如何避免把孩子培养成冷漠自私、逃避责任的混蛋

    可以不念重点小学国际班,但绝不能成为一个混蛋! 最近的江歌案再次被顶上了舆论的顶峰。 舆论的漩涡中心:凶手陈世峰和...

  • 陷入舆论漩涡的世俗口潮

    罗志祥和周扬青的爆点热搜,在最近着实喂饱了吃瓜群众。 ​ 周小姐用九年的时间付出所有的情感,换回的却是一个人的背叛...

  • “天价停尸费”:我不会再聊死亡了,因为我死不起

    文|疯子_抑或流氓 近日,陕西周至县人民医院陷入舆论漩涡:“天价停尸费”风波未平,又因围殴记者引发舆论关注。 事情...

  • 头腾大战:商路思维与土地思维的对撞

    老干妈乌龙事件引爆的恩怨,加上几家自媒体的推波助澜,腾讯和字节跳动的“战争”再度陷入了舆论漩涡。 在常规的认知中,...

  • 张自忠

    今年是将军阵亡75周年的特殊纪年,后生才疏学浅,只因将军是唯一令我落过泪的中国军人,谨以此文表示缅怀。 张自忠,字...

  • 张自忠

    那年七七事变,日寇铁蹄踏我山河,神州大地伤痕累累。七月底,二十九军奉命撤离平津,北平郊外,张自忠与宋哲元,秦德纯一...

  • 好久不见丨鹿神的晚宴

    梅花山上住着一个伟大的鹿神,他用自己的灵力庇护着梅花山上和山下所有的生灵。 鹿神是梅花山的神,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如...

  • 用错人,代价十倍

    近日,因出轨事件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的李小璐和PG One,不仅自己身陷舆论漩涡,所代言的品牌都因此遭遇公关危机,...

  • 无题

    张自忠,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第一位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的身后,有一个更为悲情的故事。 时年49岁的张自忠,16岁那年...

网友评论

  • 牛皮高:自古英雄多好色
    未必好色尽英雄
    我身并非英雄汉
    惟有好色似英雄
    ——少帅学良手迹
    千古功臣张学良(周恩来语)和张自忠将军都为民族(抗日)英雄,褒贬不一!😭😭😭🙏🙏🙏
    牛皮高:@静修_ 张学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抗日统一战线功不可没,后来一直未回东北老家(终没成行,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实属遗憾!😀🙏😂
    道一虚白:@牛皮高 张学良逊色多了,根本没法张自忠比。
  • 道一虚白:张自忠将军英灵永存。
    鱼鲜支:这正是他说死才是不死的意思吧。

本文标题:梅花山、张自忠和舆论的漩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iz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