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在中国有八大宗派,每个宗派切入点不同,层次有别,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适应各类不同根器的众生修行,可以运用现代比较的方法,两两对照,会看得更清楚,有利于深入到实质的层面。
以影响最为深远的禅宗与内容最为广大的华严宗为例,来看不同的思维语言模式,看哪个更适合于自己。华严经属于性宗,讲有,妙有,妙有从有的方向来讲;禅宗从空的地方来讲,讲体性,不讲事相。
如问“你从哪里来?”这是相,问的意思是你成熟了没有?你不能答“我成熟了”。他有语言模式,相只表示部分,对总体了解不了解?法界体性无来无去,只是存在。
如在莲花未开之前,还是花;花开只是相现出来而已;从体性讲,它永远存在的。我们对于禅讲什么始终进不去,始终执著在相上某一个部分,就感受不到体性。
一个禅师有所领悟,开悟了,一定会跟华严相应的。他开悟的过程,不一定从华严来,归属还是来到华严里。现在要证入明心见性,比古人方便多了,只要用功,三年足够了。现在只是知道没有用,要透过行道,切实的实践,才能掌握到那种感受,它就会现前了。
从高峰第二生命法身来看娑婆世界,比较容易了解;如精进,懂得用功的方法,从娑婆来看第二生命,处处精彩,学佛是展现生命的芬芳灿烂。一个成就者一定有他的发明与创造,文字没有雷同的,因为心灵方程式不同,全部是无限的。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这里,十三个句子,是十三个法门,每一个都是无尽修多罗。从第七参开始,方便波罗蜜就有国土了。在见善知识之前,有两种现象:一种依报庄严地出现,就是器世间;一种是正报庄严,就是智正觉世间。
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个国土,当自己的法门深入到某一个程度,国土自然会形成,从你现在生活中就可以看得到。如在家里组织读书会,组织不起来,请多用功,因国土还不成就;组织起来,更要用功,因为你的国土已经成就了。在这当中不要造业,有坚强的我执,就不行。
读书会,整理录音带,写经,都一样,一定要把法告诉别人,记得这个原则。法是什么?如读书会,讨论这本书,先从第一章,每一个人提出的报告、看法不一样,从这地方来获得对方的心得与经验,把自己始终如是认为的观念放下,这样一定成就,会增长你的智慧,因你会趋向于无为法,同时讨论的每一个同修都在成长。
在此过程中,不要去论对不对,学会欣赏、接纳。经常这样训练大众,自己的国土自然形成,内心的净化,会越来越快!(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1.1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