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渭是明朝绍兴府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等,他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并且还懂兵法,可谓是全才。他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虽然他这么有才能,但他的一生是坎坷的,还具有传奇色彩。
徐渭出生在绍兴一个走向没落的大家族里,他的父亲老来得子。但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个地份低下的妾,并且在他出生三个月后,他的父亲去世了,所以他并没有得到很多宠爱。
随后,徐渭的异母兄弟继承了家业,他由嫡母抚养。因此,徐渭小小年纪便尝尽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在十岁的时候,更被嫡母赶出了家门。
不过幸好,徐渭的脑袋够灵光,被远近乡绅赞为神童。因此,对于年少的徐渭来说,用自己的才学考取功名,不仅是当时文人的追求,更是他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然而,从徐渭二十岁考中秀才后,命运便开始捉弄他了,他前前后后总共考了八次,全部落榜。二十五岁时,家产被他人抢占,第二年发妻去世,屡次考试失败的他,终于放弃了,专心开私塾,以此养家糊口。
一直在家乡教书的徐渭,终于等来了一个机遇。倭寇频频侵入浙江沿海,而绍兴也首当其冲。于是他凭借平时读的兵书,替官府出谋划策,先后参与了好几场战役,成功引起了当时的浙闽总督的胡宗宪的注意力。
胡宗宪爱惜徐渭的才华,多次相邀,将其收为幕僚。随后,徐渭为胡宗宪出谋划策,助胡宗宪擒住徐海,安抚汪直,他创作的《进白鹿表》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也让胡宗宪更加重视徐渭。
然而命运再次跟徐渭开了一个玩笑。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入狱,曾是他幕僚的徐渭也受到牵连。看到胡宗宪的惨死,以及联想起自己多年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在面对随时会被杀害的恐惧下,徐渭写下《自为墓志铭》发泄心中怨愤,随后开始自杀,前后共九次,其手法非常残忍,却每次都没死成。
次年,原本就精神明显不太正常的徐渭,居然失手杀死自己的继妻,并因此入狱,服刑七年。日日困于方寸之地,徐渭只能靠写文书画来派遣心中情绪,于是他《周易参同契》注释,并开始苦心钻研书画艺术,这也才有了后来的传世之作《墨葡萄图》。徐渭下狱后,友人纷纷予以援助。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们都是徐渭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渭终于借着明神宗即位大赦天下的机会获释,此时是万历元年,徐渭已经五十三岁了。
由于之前的遭遇,徐渭的心绪反而平静了一些,于是开始四处游历山水,在这样闲适的生活中,他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身体也逐渐恢复。
万历五年,徐渭受好友邀请,前往北地担任文书,期间,他十分喜好针针砭时弊,还提出了不少有关边防的战略。还曾经前往辽东,教授戍守边疆的李成梁的儿子兵法,受到了不少将士的敬重。然而彼时的他身体已大不如前,最后不得不辞别友人,回到家乡养病。
直到六十岁时,徐渭受好友张元忭的邀请前往北京,然而两人性格不合,徐渭因为自幼的经历,不拘礼节,而张元忭却是个恪守礼法的人,两人产生矛盾后,徐渭的性情再次变得偏激,面对官僚与自己结交时不对等的态度,以及病痛缠身的痛苦,三年后他回到家乡,并再也没有离开。
不过由于徐渭此时的书画已然成名,整日求他作画的人不断登门,而他因为自身境遇不忿,更不愿结交权贵,因此整日闭门不出。
由于徐渭不善于经营财产,年老后无法过活,年纪大了也不适合教书,于是就开始卖字画,但稍微手里有钱便不再作画。也因此,他的友人、学生、权贵富豪等人,或抢或骗或买,得到了大量他的画作。
就这么勉勉强强地活了十多年,在徐渭七十三岁的时候,因为穷困的生活加上身体的病痛,他没能熬得住,最终离开了人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