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汉字,都有属于它的灵魂。它们如字灵,注入了人的情感而存活,它们的高矮胖瘦,都是每一位书写者,感情和心境的直接体现。
一个汉字,一个灵魂
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最初执笔,写下的第一个字?
是“人”?是“大”?又或是自己的名字?
但无论是哪一种,我猜想,最开始囫囵抓起那只细长的笔杆,看着笔尖在空白之上“笔走龙蛇”一般,总是能够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吧!
一个汉字,一个灵魂
我还记得,当初匍匐状趴在一张老式的木桌上,呆呆的盯着爷爷。他总是正襟危坐着,手中抓上一枝木杆子(那个时候尚不知道它叫“毛笔”),杆子的一端还柔乎乎的,煞是好玩。然而爷爷并未用它玩,而是在一张铺开的草纸上写写画画。看着毛端上的黑色汁液,在草纸上一点点的成型。我竟然惊讶道:“好漂亮!”
“永”字八法而爷爷对于我的表现很是诧异,不过想了想或许不过是小孩子的一时好奇。即使如此,爷爷还是将我抱在一旁,认认真真传授我有关书法的一切。从笔墨纸砚到楷行隶草,从执笔到书写,一点点的练习。那个时候,仿佛一切的玩具,游戏都变得索然无味了,只喜欢像爷爷一样静静地坐在桌旁,书写每一个字,也正是那时,我才感觉到笔下的它们有了生命!
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练习“永”字八法了!它也是每一个修炼者的基本功法,同时也是每一位练习者最为艰难的坎。别看它仅仅只有八笔,每一笔都行走出无与伦比的精彩。
爷爷常说,“永”亦“勇”。起初我并不理解何为勇,就更谈不上二者之间的比较。但是随着我每一笔的深入,我才略有感悟:“点”莫过于你在空白领域踏出的第一步,它可大可小,可平淡朴实也可纷繁杂绕。而那一笔“横折钩”,则象征着人生中无尽的探险和以及宽敞的道路。但是行走在社会,又怎能少的了支持和帮助?那剩余的四笔就是支撑起整个字形的框架。没有它们整个字就无法真正的支撑起来,也无法展现出方块字的结构美。
有些事情,不能说,只适合收藏
谈及字的间架结构,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中国汉字的每一笔,都是完美比例的最佳展示。无论是书写任何一个字,出笔的回笔藏锋,转折的停顿,垂露、悬针竖的劲道霸气都是需要铭记于心的。即使拥有这些,远远不够。因为,谁都可以记住一堆笔画的形态,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书法家或是懂得书法之人。
答案是:他们不懂得运用笔画,构架出完美的汉字。而只是机械的堆积,就如同一处随意堆砌的干草垛和一栋精心雕梁画栋的洋房。二者之间的鲜明对比不言而喻吧!
而要想成为一名巧夺天工的造匠,最不可或缺的便是和文字交流感情的能力。那我们又该如何去交流呢?
耐不住寂寞,看不到繁华
首先,交流的媒介是“眼”和“感知力”,每当接触一个字,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它的形态。可以粗略得出结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亦或是一个独体字。就如同陌生人之间的自我介绍,需要感知他的大体信息。其次,便是深入探查每一笔一划,都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长度、弧度都指向何处?甚至是横竖之间的细微差异,都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而发现端倪。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那至少可以说明,在书法上你还是有天赋的。
当你遇到每一个字,都强迫于用这一种方式去交流,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习惯。而且你在字体的把握上,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常有人抱怨,一味地临摹名家字帖对于自己毫无作用,完全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这其实一开始就理解错了!对于名家字帖,我们自然是认真钻研,临摹。但仅限于初级阶段,一旦我们对于字有了自己的分析和理念,完全可以抛弃字帖,不再需要所谓的临摹,写出自己的感知即可。虽说一开始它会变形,会丑陋甚至和回到最初的起点。但那只是假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知一点点的去改变,去创造。如何加长哪一笔以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
而这些便是你从字灵的交流当中,获取的灵感。人生不也是如此?我们习惯性在年轻时激勇探索,但愈发趋于成熟,越学会藏锋守拙,但是对应的人生,确是更加精致动人!
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