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故乡记忆首页推荐
那些你想不到的事,竟发生在这里.....

那些你想不到的事,竟发生在这里.....

作者: 五月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9:49 被阅读0次

    01  创城前后

    持续2个月的创城活动终于结束了。

    美其名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谓的文明就是打扫卫生,驱赶一下街边的小贩么?

    有点太迷惑了。

    我的老家在北方的农村,有着一条条方方正正的胡同。虽没有北京胡同那么悠久深远,但也是我们一代人成长的印记。

    在我很小的时候,镇上有庙会,每年4次。庙会总是小孩子彻底释放的地方,有搭戏台唱戏的,耍杂技的、马戏团,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棉花糖,凉粉,豆腐脑,扒糕......

    每5天一个集市,早些年,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超市、商场什么的都还没有建起来。有的就是这些庙会和集市,十里八乡的人都到镇上来采购。

    好不热闹。

    后来,有些小贩开始占固定摊位,每天叫卖,有过分一些的,摊位直接占到马路上,影响交通。慢慢有了超市、商场。庙会和集市的身形也越来越小了。大家开始习惯每天都可以买到新鲜的菜,想要的东西。只是马路被占了,一个小镇的中心交通拥挤不堪,没有红绿灯,横七竖八的车子都在按着喇叭,催促着快点。也有扯着嗓子喊的,也有不怕死的,推着自行车或电车随便一停就开始买菜,反正你不敢撞我,买完了再动地方。

    很热闹,但很烦躁。

    2个月前,市里要组织创城,要求街上的小摊都撤掉。要做生意,就租门面。临街的房子统一刷成了灰色,门匾也都重新雕刻了,灰底红字,每个店门口都挂了黄底黑字的小旗子。

    一片欣欣向荣。

    马路上每隔几十米就有扫地的大爷大妈,打扫一次多少钱。跟市里的环卫工人似的,只是不晓得这份工能持续多长时间。每天会有几个志愿者在经常摆摊的地方站岗,防止小贩影响市容。马路干净了,交通也不拥堵了,虽然找不到买菜的地方。

    但看着心里还是挺舒坦的。

    2个月后再次回老家。当然“创城”已经结束,小贩又开始占路做生意,道路也开始拥挤了,路两边低洼处到处都是积水和垃圾。原来创城只是一次行动,评比完了也就结束了。当然也有好的地方,临街的门面房租都涨了,闲置了一年多的贸易市场现在陆续有商贩入驻了。

    创城是一次行动么?当然,创城评比确实是一次行动。但城市文明不是一次行动,它是一种文明的习惯,是文明的入脑入心,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文明。

    02  农村的房地产经济

    房地产这个词,离农村遥远么?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高的离谱,普通的房产商已经沾不到多少油水,所以矛头当然要指向农村。中国十几亿人口,60%以上是居住在农村,这蛋糕太大了。

    差不多5年前,市里的房价才2000左右,后来经过某事件,房价一涨再涨,现在县级市已经到了5000多。再来看我们村。差不多201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搞集体拆迁,建小区,原来的房子要上交政府,按照人口和房屋面积置换1-2套房子。当时的房价几百块,现在已经2000多了。卓有成效的建成了1个社区,另有几栋楼房,剩下的都是地基开挖了又没有动静的……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房产商是这一理论忠实的拥护者,深刻的践行,炒富了一线炒二线、三线、四线,现在开始炒农村。当然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县里的房子也会出现大的飞跃,现在上学也要划学区,以后可能也要有市民户口,也要有房子。总之房地产经济是好的,有了房产经济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拉动国民经济,提升GDP,但是过后呢,一座座楼房里住着老人、小孩,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最后慢慢变成一座空城?

    插播一

    作为一名北漂,在租住的小区里,有一个老奶奶问“在这儿上班呢”  “是啊”  “看我们,还上什么班啊,几套房,每个月还发红利,一个月好几千,不比你们上班自在啊”。说的话好实在,竟让我无力反驳……

    插播二

    前段时间的新闻,“中国7成女性名下有房”,现在房产也开始被平均了么,敢不敢说一下怎么抽的样……

    插播三

    高铁建设,这是国家政策,当然要支持。占地、占房屋都贡献出来,但是把吃饭的地贡献了,拿着政府给的几万块钱补贴,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农村跟城市的差距太大,城市一拆迁,多少千万富翁;农村一拆迁,出现多少老无所依的穷苦人家。前次回家打了一个黑车,是一个拆迁户,没有地了,他现在的生活就用当时的补贴,买了一辆十万块钱左右的车,往返车站间拉人。

    03  车站、老人与小孩

    差不多十年前,火车站里,远没有那么多人

    无论南下还是北上,上下车都在一个月台上,算上送别的人也不显得拥挤。

    近年来,单个月台已远不能满足上下车的人了,建了地下通道,南下和北上的月台分开。现在哪怕周末,来往的人也拥挤不堪,更不要说春运期间,学生党,打工族,民工,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回到村里好安静,好多都是大门紧闭,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坐在一起,旁边有几个或抱或推或蹒跚学步的小孩。

    邻居是个奶奶辈的老人,住的还是80年代的老房子,半边已经垮塌,有三个子女,各自的生活也是七零八落,两个女儿自顾不暇,一个儿子落户在城里,很少回家。每每看到她一个人出入,形单影只,夜晚昏黄的灯光下可否也曾贪恋过家人的陪伴。或许现在剩下的只有麻木。没有权利去评价她三个子女的孝道。

    我们村有几千户人家,粗略算了一下,70%以上的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有的还会有个女主人在家。越来越安静的农村再也看不到小时候的活泼和热闹了,剩下的只有日渐衰老和新生的对比。

    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教育资源也开始整合,逐渐变得稀缺。我上学的时候,小学每个村都有,现在几个村的小学合并成一个。原来的初中也能有考出500分成绩的学生,现在300分已经很高了,好的老师基本都到市里的学校去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会到市里去上学,条件不好的就只有在村里的学校。

    看到新闻里山区的孩子在风雨飘摇的教室里上课总是心酸,现在再回到我的母校,望着孩子们澄澈的眼睛,眼泪也是抑制不住的流下来。

    父母的缺席,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动成为留守儿童,隔代人的养育或溺爱或撒手不管,换回一个个问题少年。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学校教育的缺失,更是让这些孩子雪上加霜。


    农村经济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现在的消费水平了。农村城镇化提了很久,终于引来了农村房地产经济,最后大家都建不起房子,住不起房子了。农村医疗、养老保险也提了很久,终于大家买不起药,看不起病了。

    现在多少地都在荒着,老一辈辛辛苦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没有实现致富的梦想。现在这一代人不是怕辛苦,而是不想像上一代人一样,辛苦一辈子才能勉强温饱,要么做点小生意,要么出去闯荡,留在家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农村经济的衰落,留守儿童,农村教育,农民工,高调的农村房产经济,农村医疗,一系列的农村现象仿佛进入了恶性循环。

    农村的事太多,远没有讲完,它渴望变化,渴望重生,渴望越来越多孕育的孩子们爱它,它更是在用一种近乎祈求的心去接纳,去召唤每一个可能变化的机会。作为一个农村人,有着天然的使命感,希望能够给家乡带来一些改变。这样我们也会叶落有根,而不是等到哪一天回家,只有一排排没有声音的房屋,还有一个个伛偻的背影。

    用网上的一句话来结尾: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些套路都用到农村以后,我们是否还能寻回心目中的农村。

    谨以此文献给生我养我的农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你想不到的事,竟发生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i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