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学与经济,最直观最直接即写字儿挣钱。此写字不是书法,一旦将方块字经五指齐力、运笔铺毫,形势出矣,秉阴阳,体万物,不在字义,横竖撇捺,凭颜值征服钱包。此时的文字已脱离了工具地位,与文学并立,直属于艺术大范畴,不在此论。这里要讨论的写字也不是实用文体,实用文体不属于文学,文学是写文章,俗称“码字”。
搬运工码货好不好都有工钱,仅多少的问题。文章写不好不但没钱,过去是倒搭稿纸、墨水、邮票钱,现在费电(可忽略不计,时代进步了,成本显著降低)、费眼睛(这个折旧费不太好计算)和浪费时间(这个可以有下限的比较,比如说脑力做无用功的时间去搬砖);过去现在一致的消耗则有香烟、茶叶(或咖啡),因人而异,没烟瘾茶瘾的人,打开写作模式后易感染,早已感染的人则症状加重。某人重症,码字时断了“粮草”,脑子里必一团浆糊。当然,某人“粮草”充足也未必码的出码的好。
这正是“内财未进,外财先出”,得先投资。单论写作投资不大,要不然怎么有“穷文富武”说法呢。加上识字(上学)的投资,也比练武省钱。富武是因为练武要敦实基础,要天天吃肉有个好身板,这在过去几户供得起?要拜武师,武师收徒礼金比较贵,一般武师德行也不太好,不在年节也死讨活要孝敬。穷从文,过去交束脩,孔子认证的,一年只要几条腊肉。现在上学正经学杂费也不贵。
基础支出还有买书,如果能做到量读而购、购而必读,其实买书也花不掉多少钱。买书是雅癖,癖带病框,常常沦为收藏嗜好之病。患病就比较费钱了。某人以前买书有瘾,月工资一半交给了书店,为出版事业尽了一点绵薄之力,也鼓舞了一些辛辛苦苦码字的著名与非著名作者。然而买回来大都沉睡在自家或别人家书架、抽屉、纸箱里,借而不还的人读没读完开卷是否有益不知道,反正某人是无效投资居多。现在不用投资了,反正没有目的性的阅读,电子书免费的多,又方便,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上一段,一种休闲也是消闲。
文学与经济,单独都是大而无当的题目,连起来更是无从下口。拉呱半天,知微未必见著。模糊的认识是文学经济即是写书编书印书卖书买书,过去除了做一个读者,跟这条产业链上游没多大关系,编辑高高在云端,出版商则隐在幕后。
互联网的出现,一下子打通了过去的壁垒,读者也方便做作者,门槛大大降低,貌似识得三个字都能上去涂抹几下。相对多出来许多靠写作吃饭的人,但还是只有小部分人能专业能“脱产”,市场的检验比传统编辑的审稿更严格更绝情。一般人写字挣钱不靠谱,这活儿勤奋能提高一点点写作水平,很快就是普通人的天花板,汗水浇到天花板上不会开出花来,只会洇成一团一团霉斑。靠写字吃上饭要有天分,要老天爷赏你饭吃。所以,年轻人要清醒清醒,先找饭碗,再来玩爱好。并且,任何行业都是金字塔尖少数人吃香喝辣,要充分认识行业内卷的残酷性。大部分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做消费者,从别处搬砖来繁荣文学经济吧。
就看各文学APP,不是有资本注入,根本就维持不长,资本注入牟利也遥遥无期,其中玩花样搞传销模式的,垂死挣扎而已,卷进去做梦的人可预期哭着出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要被从中牟利的人忽悠。比如常有信息,先夸某人诗写的直追李杜,要不要出本诗集?某人很兴奋啊,当然先问问润笔有无,多少可以不论,然而没有然而了。某人不过堪堪入门,私下交流学习不妨,掏钱出丑万万不干。
在文学圣殿外,某人是爱好者、仰望者。在文学经济的盛宴里,某人是微不足道的消费者,且不是一掷千金的豪客,乃抠抠搜搜的一只小“蚂蚁”。某人不敢有非分之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