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山木2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山木2

作者: 开心碧玺 | 来源:发表于2023-08-01 08:56 被阅读0次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kū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舩(同“船”)来触舟,虽有惼biǎn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品悟:市南宜僚拜见鲁侯,并寻问他为何事愁?鲁侯就对他讲:“我努力学习先王治国的方法;敬仰鬼神,尊重贤能,身体力行,励精图治;可是这国家仍旧不能免除祸患,各种各样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我为这个忧愁烦恼,我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啊!”

        市南宜僚对鲁侯说:“大王您这个消除忧患的办法太浅薄了!皮毛丰厚的狐狸和花纹美丽的豹子,栖息在深山老林,潜伏于岩穴山洞,这是静心;夜里行动,白天休息,这是警惕;即使饥渴也会隐藏形迹,远离江湖之上觅求食物,不去有人的地方,这是稳定。他们静心、警惕又稳定,可狡猾的狐狸和敏锐的豹子,还是逃不出猎人的罗网和机关。原因何在?不就是它们的皮毛值钱吗?您国君的位置,就像狐狸和豹的毛皮太好了一样,大家当然都渴望拥有。我给您出个主意,我希望您舍弃皮毛,摈除欲念,逍遥于荒无人迹的原野吧。遥远的南越有座城邦,名叫建德之国,那里的人民淳厚质朴,很少有私欲;只知道耕作,不知道储备,给予别人的也不渴求能有回报;不懂得什么是义,也不懂得什么是礼。他们随意而为,竟能各自行于大道,生的时候自得其乐,死的时候安然而葬!鲁侯啊,你干脆舍去国家的政务、摒弃世俗的约束,跟大道相辅而行吧。”

        鲁侯用各种方法推脱,一味找客观理由,总之就是不想去,完全没明白庄子虚构的建德之国的意思。市南宜僚进一步解释:“如果您能减少耗费,节制欲念,即使没有粮食也是充足的。您浮游于大海,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越向前行,便越不知道它的穷尽,送行的人都从岸边回去,您也就从此离得越来越远了。所以说统治他人必定受劳累,受制于别人必定会忧心。唐尧从不役使他人也从不受制于人,也就没有像您有那么多的忧虑。能减除劳累,除去忧患的办法,就是独自跟大道一块儿遨游于太虚之境。”宜僚实际上是告诉鲁侯,我所说的修行其实是从内在修起,走在正确的道上,并不是说您真的去无人之野,而是要在您内在的精神世界里做出一些改变。

        最后庄子以宜僚之口,说出了“虚舟理论”,与空船相撞,没有生气的对象,也就不会生气;而一旦发现有人,无论如何被撞之人都会认为这撞船行为是有意为之的,是对自己颜面的冒犯,因此人们会生气愤怒,为争回面子,甚至会大打出手。这就让自己做了情绪的奴隶,拿本来正常的自然的事情折磨自己,这在庄子看来就是傻。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虚舟以游境,空心以处事,世间还有何纷扰?对个人来讲,这又何尝不是养生之道呢?

相关文章

  • 庄子——山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 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庄子山木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古诗词 作者 庄子 解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选自《庄子·山木》。醴(lǐ):甜酒。...

  • 《庄子》读书札记(三)——谈对”乘道德而浮游“的理解

    “乘道德而浮游”出自《庄子·山木》,庄子针对弟子提出的如何“得其天年”的疑问,给出了两种选择——“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庄子》心解(山木)

    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伐木的人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才得以终其自...

  • 《庄子•山木》虚舟

    【原文】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

  • 有用、无用、命运要自己掌握

      在《庄子·外篇·山木》庄子和学生曾经讨论过有用,无用的问题,原文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庄子和学生,在山中行走...

  • 读《宁远:素与练》

    1.Q:你如何理解美? A:美而不自知,我觉得特别美。 (庄子.山木) 2.关于美好生活方式和优雅小物的清单是? ...

  • 《庄子》外篇  山木  :人天同一

    2022.02.04周五阴天D35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543 《庄子》外篇 山木 六 【原文】 庄子衣大布而...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木雁与无双黄童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木雁 【典源】《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山木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d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