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寂寞时候的小确幸

作者: 宸丹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20:14 被阅读327次

    很少读日本作家的文字作品,设计类的图象作品反而更多些,读《枕草子》还是因为一部以其为线索的电影《枕边禁书》引发的。很喜欢电影的拍摄手法,大小两个画面同时进行,一个是电影里的诺子书写自己的《枕草子》的历程,另一个就是情少纳言的《枕草子》中的可爱摘选。两个诺子相隔千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枕草子》,却有着不同的方式与笔法,电影中大胆地选用人的皮肤做为书写载体。

    文似画境,意入白描

    电影过后,很好奇地读了《枕草子》,感觉这实在不应该是本通篇文字的书籍,更适合是本通篇淡彩的画册。日本的作品,美得不是文字,而是画境,纵然是文字也是带着画境去写的。若单纯从文字的角度去看,就要乏味得多了,语言平淡,用词普通,谈不上散文中讲究的“炼字”,更倾向于风格写意的淡彩画。

    一切的细节精致得近乎完美,仿佛每个衣服皱褶、每个细微表情、每个精心妆容,都是值得细细书写的艺术。而画,始终是无法用无法用文字尽诉的,所以,就有了介乎文字与画之间的徘徊。

    《枕草子》里大多由作者生活中点滴的琐碎堆砌而成,还有不足十载的宫廷女官生活的记叙。其中那些关于女官生活的描述也许是充斥着太多各色官职与制度,让人读起来不免有些困顿,而又也许是的确过于流连琐碎了,让人有些提不起精神,偶尔莞尔一下而已。

    而许多类似归纳总结文字,如“令人惊心的事”、“被人瞧不起的事”“高雅的事”之类,觉得写这些有些孩子气的文字的女子,应该是如何善良如何感性如何品味生活,一种带着童趣的智慧。仿佛从她的视角往去,是没有真正的十恶不赦的罪,有的只是一些不合时宜的不得体而已,即使看不惯的人与事,也是可以原谅,尽管无法苟同。

    高雅的事

    穿淡紫的衣服,外加白袭汗衫。

    刨冰放进甘葛里,盛在新的金属碗。

    梅花落上白雪。

    非常可爱的幼儿正吃草莓。

    切开的鸭蛋。

    水晶的念珠。

    颜色上,淡紫配白、淡绿配白、梅红配白、蛋黄配白,都是近乎清纯的搭配,白色是始终的钟爱,纯粹的空灵清澈。选材上,服饰、冰、甘葛、碗、梅花、雪、幼儿、草莓、鸭蛋、念珠,都能给人以洁净的感觉,大多是有一定透明度或反射度的物体,光泽给人以美的感观。

    而立意上,淡紫的衣服加上白汗衫,是飘逸;晶莹的冰粒淋上甘葛汁,用冰凉的金属碗盛着,是情调;梅花上落了白雪,是冷艳;可爱的幼童吃着颜色鲜艳的草莓,粉粉的脸庞称着美丽的草莓,是童趣;切开的鸭蛋,类似孔雀的羽毛,奇妙的形状,是审美;水晶的念珠,看起来通透,摸起来清凉,是宁静。

    同样的,要是将这几个画面翻译成图像语言,将是完美的和谐,连琐碎画出来后仿佛都是恬淡的静美了,尤其适合淡彩的画风,有微微的水晕,仿佛水在意识中潜移默化地流动,洗净现实的尘土,仿佛画中的陈设姿势是可以永恒洁净的。

    眷恋的往事

    玩偶节游戏时的道具。

    叠袖而眠,心有好梦。

    发现夹在书本里的二蓝和葡萄色的布头碎片。

    阴雨落寞之日,翻出当年曾经喜欢过的人的书信。

    枯萎了的蜀葵。

    去年夏天的团扇。

    月明之夜。

    之所以能有这本《枕草子》,想必也是作者对生活有着太多的眷恋,于是,自然而然地有了太多深入缝隙的记录,似乎是想永远地留住些什么。许多平时一眨眼一转身一别离就会很容易被遗忘的细节,她一直小心翼翼地记得,这一点正是让我最感动的。也许是同感的缘故,我自认是个有些健忘的人,然而对于细节却总是眷恋成情结,记忆只是一个人的事,可以一个人默默地天荒地老至死不渝。

    眷恋的其实并不是那尘封的道具、那几块碎布、那只言片语、那把普通的团扇,眷恋的是因为看见这些而想起的岁月,那年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穷尽一生都在追逐寻找的,其实是自己,像小狗追着自己尾巴玩的游戏,正好是持续一生的循环,没有答案的循环。女人的琐碎源于眷恋,眷恋又源于什么?对生命的感恩,对生活的珍惜。

    华贵的风物

    唐朝的锦缎;

    彩饰的佩刀;

    色调的搭配漂亮、

    花蕾很长的藤花缠绕在青松上。

    我向来觉得大凡女人都是有几分虚荣有几分崇尚华美的,骨子里的喜好。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世间诞生了并一直存在着许多近乎俗气的华贵,存在只是因为始终是美丽,环肥燕瘦都是美,庸俗与脱俗同样可以是美的,从不同的眼睛中往出去,并非绝对分水岭,甚至是错综复杂地交叉着。也就是说,庸俗可以被脱俗所欣赏,脱俗可以被庸俗所认同。就像我喜欢紫色,然而对跑车颜色的欣赏,始终固执地喜欢火红色。就像我喜欢画风的淡雅的册子,却始终欣赏野兽派的狂野和梵高的爆发。人是矛盾得不可救药的动物,不崩溃或分裂已是高段了,所以人时常感到痛苦的存在。

    日本的文化始终可见唐朝的影子,这个对我们而言已远去的王朝,在日本仿佛还是怡然地驻足,那个时代毕竟是我们愿意回去,日本也愿意挽留的,也是日本文化的主要血液。于是日本的文字中似乎总在向我们透露唐风的衣角。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一直给人以古典感觉,因为日本比我们更缅怀过去,缅怀大唐的风采。其实,将日本的文字还原成画面,很像唐朝的中国,细致典雅,有着智慧的年龄。

    心里没底的事

    十二年间出家上山,可怜父母心!

    在不知道的地方,没有目光的黑夜,和人们结伴而行,却不准看清对方的模样,连灯也不点,大家并肩而坐。

    初来乍到,还不了解性格的佣人,如果派他带上贵重的物品到别人家去,而且回来得很晚。

    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背过身去,不许大人抱,只是哭。

    摸黑吃草莓。

    没一个认识的人,却去瞧他们的热闹。

    大凡喜欢或习惯堆砌文字的女子都是极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一直保留这种记录的习惯,笔仿佛是比较永恒的了,至少比说过话做过的事安全的多。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有很多小习惯很多小讲究,有些挑剔只是安全感作祟。往往真正容易快乐的人,都是大而化之的人,想得少了,恐惧得少了,自然会比较容易快乐,同时,也丧失很多观察世界观察自己的机会。观察的同时,也是看伤口的过程,疼且丑陋,但还是要去看。

    一些也许普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很快就忘却的小事,却能感到空空的恐惧,类似儿时的梦魇,总会从高处望着望着就坠下,心是无底的深渊,找不到落脚的岛屿。于是,终其一生都会感到莫名的空洞的惧怕,真正为别人所惧怕反倒没什么值得惧怕的。

    《枕草子》更像是一个善感女子寂寞时的消遣,记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寂寞,能说的人少了,想说的却多了。于是,自己设定了一个记住与遗忘的游戏,希望在年华老去时可以有个回忆的凭证,告诉自己曾经并非梦境或虚无。随着中宫定子皇后的早逝,清少纳言的供职也随之结束,生活也慢慢陷入窘境,最终选择青灯古寺了此一生,《枕草子》果真成了唯一的纪念,曾有的小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枕草子》:寂寞时候的小确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ds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