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门家的孩子,很活泼,也很开朗。后来家里有了老二,父母的工作也比以前要忙,现在孩子沉默了不少,再来家里时,会感觉到有些拘谨。
我想这样的情况,肯定不是个例。
我们常说,性格受三方面影响:一是基因;二是环境;三是自身。对孩子来说,自身的影响暂时可以忽略,最重要的就是基因和环境,而环境的影响可能更大。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物质上越来越丰富,父母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而精神上,可能越来越空虚,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懂什么叫空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迷恋手机,那么多的孩子内向,不爱说话。
从大人的角度来说,往往认为,成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不同,我们的世界孩子不懂。我们容易把对孩子的陪伴,简单的理解为单方面的行为,好像陪伴孩子,就是为孩子做出的一种牺牲,所以缺乏主动性,更缺乏连续性。
我有时也在仔细想,认真做,时间长了,发现不是这样,而是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你真的不了解,你的陪伴,对孩子有多重要。
在这个缺少同伴的时代,对小孩子来说,我们既是他们的父母,更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玩伴,他们可以真正信赖的人。
父亲总是说,孩子喜欢妈妈,这是天生的。其实,有天生的成分,更有后天改变的可能。孩子真正喜欢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稳定的付出、稳定的爱的人。
我以前陪孩子少,女儿每天和妈妈睡觉。我问女儿:晚上可以和爸爸睡吗?女儿的回答很简单:想都不要想。
这段时间陪孩子比较多,上周五女儿和我在床上玩,我给她读《十万个为什么》。然后我和她说:今天和爸爸睡吧。女儿想了想,说:好吧。
那一刻,真的很开心,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后来女儿说:周五、六可以和你睡,因为第二天休息。周日到周四要和妈妈睡,因为第二天上学,得早点睡。
有时,我们总是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的付出不够。
孩子很真实,开始时她会向你索取爱;当长时间得不到响应的时候,她会慢慢变得习惯,习惯了没有你的世界,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或者和妈妈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孩子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的疏远,是她们对待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当缺少爱的时候,她会很自然的缺乏自信,缺少安全感。
我们总认为孩子这里不够好,那里不够好,其实只因为,我们做的不够好。
第二,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棒,而我们自己,却可能没那么好。
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总是认为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认为他们贪玩,没有时间观念,粗心大意,或者不懂礼貌。
我原来也这么认为,后来经过一些事情,慢慢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我现在和女儿每天会在小黑板上写今天的计划,然后尽可能去执行、去完成。
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执行力其实不如女儿。或者因为心情、或者因为其他的一些琐事,我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做,因为没有检查,还算心安理得;而女儿并不是这样,周五晚上写作业到十一点多,只因为在黑板上写了周五晚上要写完周末的作业。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变通,更没有什么欺骗,写了什么,就要尽可能做到什么。
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我们的不诚信、不守时、随意改变计划,影响了孩子,改变了孩子。
当我们抱怨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不好时,恰恰忘了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过来,还是没有学会好好坚持着做一件事情,依然没有什么定力。
要求别人总是很容易的,做好自己才是最难的,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时,一样是这个道理。站在这个角度,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榜样。
第三,把孩子真正当成一个伙伴,然后和他一起成长。
前进的路上,我们总是害怕孤单,我们在寻找这样那样的朋友、亲人,却忘了一点,其实,孩子也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伙伴。
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内心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充实;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培养更多的耐心和毅力。
我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自己生命的延续一天天成长,内心会有更多的成就感,也会有更多的动力。
不要总想着陪伴孩子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不要总想着自己付出了多少。蹲下身子,耐下心来,真正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你会发现陪伴孩子成长,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end。谢谢阅读,天天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