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说明:
原文摘录《行动教练,把员工带成干将》P34-P35
一组大漠战狼 第三周作业 自由拆页一 V1.0
R:阅读原文拆页
倾听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听自己。听自己就是对方说什么不重要,无论对方说什么,我都会按照我的理解回复对方,对方的话还没说完就开始表达我自己的看法。第二个境界是听对方说了什么,接收信息但仅限于理解字面的含义。倾听的第三个境界,也是倾听的最高境界,是听对方没说什么,理解和感受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如果对方有言外之意,倾听者没有意识到的话,谈话很快就会结束。高质量的沟通来自深度倾听。深度倾听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效果。一场实现深度倾听的谈话就像跳交谊舞,双方都需要很投入,配合很默契。深度倾听还能激发讲话者和倾听者的灵感,使双方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话中来。能做到以上几点其实是非常难的,所以深度倾听也是教练三大核心技术(倾听、提问和反馈)里最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虽然做到深度倾听非常难,但是它能带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只有员工信任管理者,管理者的所有工作才能顺利地展开。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到深度倾听呢?行动教练提出了3R模式,分别是Receive接收、Respond反应、Rephrase确认。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可以真正做到深度倾听。
第一个R是接收:这要求人们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所讲的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用回答的态度听对方讲话,表面上是在倾听,但是内心一刻不停地在思考该如何回复对方,目的是在对方讲话结束时,能够对对方的疑虑和问题做出回答,但这一点其实是深度倾听最大的障碍。
人们习惯在倾听的过程中思考并判断,是因为倾听比思考的反应要慢。人的大脑一分钟可以思考1000~3000字,但耳朵只能听到200~400字,所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大脑已经在思考了。这样的倾听模式可能带来的极端后果是让一场谈话变成一场辩论,甚至激化双方的矛盾。在这样的倾听模式下,谈话双方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完成对话,每次谈话都会变成辩论,无法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第二个R是反应:使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要素让对方感觉到你在听。语言性的要素主要是回放,重复对方的话语或关键词。非语言的要素包括:点头、微笑、目光注视、肢体同步和记录等。
第三个R是确认:向对方表示你已经或正在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与对方产生共鸣。确认是倾听的最高智慧,也是同理心倾听的标志。无论你的理解能力有多强,被指导者都需要你对谈话的内容进行确认,当你理解了被指导者的想法时,被指导者就会和你产生共鸣。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在购买比较昂贵的商品时,有兴趣购买并问到值多少钱时?导购员总是自顾自说,说这件商品对你有多大的价值。
当双11快到了,跟老公说天气变冷了,要多加衣服。老公反问:“光棍节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你遇到一件很惊喜的事,欣喜若狂地向正在做家务的老婆倾述时,结果老婆不冷不热的回应了一句:“哦!”
其实这些都不是深度倾听的表现,都难以真正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与对方产生共鸣。
Why:
人们在倾听的时候,习惯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主张。当自己的主张和倾述者的观点不一致时,如果不能平和的展开对话,就容易形成辩论,自然就无法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How:
究竟该如何做到深度倾听呢?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接收
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全身心的听对方表达的观点和意见,而不是去思考如何回复对方。
第二步:反应
进行良性互动,点头、微笑、目光注视、肢体同步和记录,让对方感觉到你在听。
第三步:确认
重述你对对方观点的理解,并与对方确认,与对方产生共鸣。
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可以真正做到深度倾听。
Where:
对于紧迫而重大,又容易被理解的事,深度倾听可以就不太适合。
比如家里出现火灾,就不适合此场景。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经过:
上周四上午,老板神色匆匆的告诉我,他手机丢了,可能落在滴滴打车的司机手里,而司机又联系不上。
当时我正忙着招聘的事,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然后火速把老板从我管理的10多个工作群里移出群聊。
结果:
一个半小时之后,老板怒气冲冲过来,故意压低声音,轻松地跟我说:“老葛,我手机找到了!”
反思:
当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倾听老板手机丢失之后的故事,也没有感受老板的情绪和顾虑,也没有进行良性的互动。老板没得到积极回应跟我说完这个事就走了,我也没有挖掘到老板背后的需求。所以我就自作主张的认为应该把老板的微信移出群聊。
改进:
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一定会按照以下几点来做:
1、停下手中的活儿,全身心的倾听
2、回应老板神色匆匆的情绪,回应他的顾虑,探索解决办法
3、确认他的需求和期望
当需求和期望一致时,我相信就不会再出现自作主张的骚操作。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周五上午,深度倾听公司运营负责人关于运营方面的发展规划
为什么制定这个目标:
自己做营销运营有多年经验,有体系化的方法论,觉得运营负责人的想法天马行空,很难落地。所以从来没有一次深度沟通过,每次都是不欢而散。本质原因是自己带着自己的主张和判断,无法进行深度倾听。
行动计划:
1、放下自己的主张,放下判断,全身心的倾听运营负责人表达自己的发展规划
2、点头,回应,赞许,鼓励运营负责人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并经常询问这样做的目的
3、不断确认运营负责人的观点,以确保自己的理解与运营负责人的观点一致,并产生共鸣
奖励方式:
中午点菜时,多点一份辣椒炒猪耳朵,奖励自己学会了深度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