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风云收藏香港历史
历史名人教育之路——(2)孔融

历史名人教育之路——(2)孔融

作者: 杨庆瑞 | 来源:发表于2016-12-09 22:18 被阅读87次

历史名人教育之路——(2)孔融

文:�杨庆瑞

(1)

东汉末年,孔子的二十代孙孔融,是历史上一朵奇葩。

他长大了后的故事不好玩,但他年幼的时候故事很传奇。

《三字经》就讲了一个“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这位孔融小朋友。

孔融十岁时,跟老爸到达京城洛阳。当时洛阳有名士李膺,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就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但是,一般人都见不到李膺,何况一个10岁的熊孩子!

不过孔融聪明啊,眼珠一转,有了!他对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屁颠屁颠去通报,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我的数据库里没你这号亲戚啊!你哪门子亲戚?”

孔融回答道:“我,孔融啊!俺家祖先孔子,和你家祖先老子,那都是有师资之尊的!我和您也算世交啦!”当时震了一圈宾客,举座皆惊!

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这类熊孩子,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

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竟然一时无话可说。

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2)

孔融小时候的礼节和聪明可以从上面故事可以看到。

遇到一个四岁很懂事的孩子,很让人心疼;遇到这样一个10岁鬼机灵的孩子,估计谁都无言以对。

在孔融晋谒李膺这件事来看,他的言谈举止都值得称道,从说话中也能看出他的修养很不错。

重要的是他的规矩和礼法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作为孔子的二十代孙,他家家风好,基础教育到位,俗语说“门里出身,不会也懂三分”。

就是说,他作为出身在正儿八经孔子世家的一个小孩子,他受到的教育真的很棒!

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由此看到,聪敏好学,是孔融后来为成文“建安七子”之一打下了基础。

(3)

很聪明,通礼法,有知识,也不能保证他以后成为名士。家庭教育还给了他一个重要的品质。

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

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

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因而闻名。

这是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全家人表现出来的担当。放到现在,就算妨碍公务执法了。但是这件事却体现出了孔融在未成年的时候为家庭做出的担当。

古人讲“修齐治平”,这份担当为他以后参与政治打下了基础,宁肯得罪权贵也不折腰屈服,从齐家奔向治国的志向。

(4)

孔融能够在同时代里脱颖而出,有很多的因素,这里单看他受到的教育哈!

首先,家学渊源没得说,基础扎实,本来就是教育世家,无论教育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足够用了。

其次,品德教育,在孔子笼罩的地区都受到教化,何况是孔家后代。

再次,知识方面,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典型的资质好偏不拼资质,拼努力的主儿!

还有,就是家庭教育给他的重要展示,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证实品德教育。

最后,重要的是,父母秉持着很正的三观来对待孔融,没有因为他聪明就炫耀。

这点就甩了王安石说的仲永不知道几条街了。仲永小朋友也是神童,5岁指物作诗,聪明的狠。老爹把持不住,带着儿子到处显摆,最后耽误了孩子。当长大后,就“泯然众人”了。

(5)

说到这里,觉得最后一点才是最值得大家思考的。

孩子聪明,做父母的是不是值得到处炫耀,或者是不是值得感到自豪呢?或者说孩子不够聪明,只是普通的孩子,做父母的是不是要感觉羞愧,或者是不是感到自卑呢?

教育应该是辅助孩子成长的手段,帮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把教育的事做了,孩子的发展权利还要归还给孩子本身。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该是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教育者是儿童发展的“援助者”“引导者”,而非灌输者和控制者,阻止其不良行为即可,还有就是要以自己的美好形象作为儿童的榜样。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是单独的个体,成长得好不好,都不应该成为父母喜怒哀乐的缘由。孩子就是孩子,是与任何人都不一样的个体!

孔融给的启示,值得思考。

我是杨庆瑞,坚持梦想,相信会遇见非凡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名人教育之路——(2)孔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ty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