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教育之路——(5)司马光
文:杨庆瑞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9f8dc4e589c83ea7.jpg)
(文章1190字,阅读需要2分钟)
1
一提起司马光,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有这样的聪明劲儿,长大了也是博学多才,显示出了大家风范。他与一些学者,花费了整整19年时间编撰了一部《资治通鉴》。
这部历史书流传至今,是一部历史上一部编年体史书,史学地位和文学地位相当高。
但是马光,早年的教育经历是怎么样的呢?
2
在司马光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司马池就教他读书。
到七岁的时候,不但能够背诵《左氏春秋》,还能够讲明白书里的内容。
也就在7岁这年,来了一个“砸缸救友”,这件事震动京洛。如果放在现在,那肯定要上新闻头条,来个各大报刊封面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1c0e7938803e6bb3.jpg)
天圣九年(1031年) 司马光12岁,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这个孩子机灵,遇事反应快。也胆子够大,所以敢拿宝剑刺巨蟒,估计好多孩子看到巨蟒之类的动物都会吓坏了。
3
司马光博学多才,一方面他博闻强识,另一方面也是父亲的这一培养。他聪明懂事,所以父亲非常喜欢他。
当时好多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这个未成年的司马光,尚书张纯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他,任过负宰相的庞籍在司马光的父亲去世后,把司马光当作自己儿子一样培育。
司马光的父亲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4
司马光他好学强识,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所以能够博学多才。
司马光能够迅速成长,跟他老爸的习惯分不开。他老爸司马池每次出门出游或者跟同僚密友吹牛聊天,总是带着这个早熟的儿子。
加上司马光本来就很聪慧,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增长了见识,耳濡目染,让这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早早跨入了成人的行列。
有道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司马光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做到,还做到了“阅人无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8adf528c394f68e5.jpeg)
5
看看这位早熟的孩子司马光在童年经历了这么多,哪些应该是他成才的因素呢?
1)父亲亲自撸胳膊上阵,教孩子读书。据说在家庭里面,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些。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光跟着父亲遍走各地,见识了不少风土人情,得以增长了诸多方面的社会知识。这点,恐怕是宅在家里的孩子难以与之比肩的。
3)能常跟着老爸去接触外面的人,听到他们谈论什么,看到他们如何谈。这点很重要,而且他老爸接触的是当时的官场名流,这点对司马光的影响是不小的。
4)司马光的老爸带着儿子出门去,没有因为儿子的聪明成熟而表现出得意炫耀。
司马光也是以为非常诚实严谨的人,在很多资料上可以看到,甚至到了他晚年编著史书的时候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司马光的成长,可能给爸爸们警醒。可能孩子们正在成长路上,眼巴巴等着爸爸们的表现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c183f49b2a9f3229.jpg)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杨庆瑞,坚持梦想,相信会遇见非凡的自己!点击关注有惊喜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