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作者: 套马地汉纸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09:40 被阅读1次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既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又有温良平和的心态,不私求汹涌澎湃,甘当天下潺潺小溪。

    像小溪流水那样永远的清纯透澈,在心灵的不断净化中,逐渐回复到婴儿般的真性情。

    深知自身的清白,却坚守自身的暗味,就可以成为天下的范式。   

    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再次回到宇宙的初始。

    深知自己的荣耀,却愿守卑下、耻辱,甘作天下的山谷。

    甘作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才会充足,而回归浑朴。

    浑朴化而为自然大道,圣人就可以依靠它成为领导者,所以,完善的统治制度就不可以勉强去分割。 

    老子在上一章中,告诉了我们如何在行事时顺应自然。在这一章中,他又告诉我们应当以退为进,得到自身的安稳。并要求“圣人”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守雌守辱为谷为溪地思想,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是告诉我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原来韬光养晦是一个大智慧。今天在一片“厉害了**”的声音中,我们真应该冷静,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和我们,老子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凡事都有其循环的道理存在,有进就有退,有成功就有失败,所以做人除了要懂得未雨绸缪,还必须能随机应变。悬崖勒马、江心补漏固然是对危局的补救措施,但毕竟已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骑虎之势已成,世事不由自己,至此悔恨都已晚矣

    人们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是观察不清就贸然投入,就是不懂得适时抽身,非把自己逼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地步,才来懊悔不已。做事要胸中有数,不要贪恋功名利禄,不要做无准备之事;做事是为了成事,一股蛮劲不可取,犹犹豫豫也不可取,应知进知退,有张有弛,居安思危,处进思退才是行事的方法。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把握好分寸。“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会弄巧成拙。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周全计划,有进有退,随时要能够掌握控制局面的节奏。这是老子智慧对今天的指导意义所在。

    换一个话题,老子的黑白论不仅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极大,乃至整个中国文学艺术跟其都有着血肉相连的不解之缘。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等,一方面强调“肇乎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张“造乎自然”,十分看重意象的构筑和意境的创造。

    以书法为例:用汉字作载体,以字形的点,横、竖、撇、捺等巧妙地搭配组合,构成表情达意艺术造型,并且运用黑白虚实疏密比的手法,创造出书法艺术优美隽永的审美意境。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邓石如论书有“计白当黑”之说。当然,书法的“计白当黑”说在字面上跟老子的“守黑知白”说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后者的直接搬用。不过,联系到老子“道”论中对有无、虚实等的辩证论述,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书法的“黑白”论无疑又得益于老学的朴素辩证法。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不仅是我们思考艺术的路径,也是我们思考社会,人生的重要路径之一。

                                          2019-8-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mw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