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卷二八三 杨林》则,出自南朝刘义庆《幽明录》,足见彼时已经有世事如梦之叹也。先生笺唐传奇《枕中记》、《南柯记》皆其后,是黄粱、槐树之滥觞。
南北朝因战乱,人平均寿命短,据《健康大视野》杂志记录:秦汉时期稍微长点儿,男人49,女人52;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人39,女人46;隋唐五代男人43,女人47;宋金时期男人41,女人45;元朝乱世男人36,女人42......;南北朝时期寿命最短也,足有朝不保夕之喟,故而彼时佛教盛行,梁武帝萧衍四次出家,第二次臣子用一亿钱赎回,第二次二亿,第三次一亿,可证彼时佛教之盛也。佛教最大的忽悠,就是此生为善,来世当官,其麻醉人民者,就是此世高官厚禄之人,为前世之报应也。而道教为与其斗争计,提出一切当世皆幻,此为是则之背景也。
其实,承认“”食色,性也”为人之本能,夫子之时既有,后来礼教渐严,把礼仪与本能对立,称谓为教化。然而,对待无礼教之愚民,就只有高官厚禄来引诱了。唐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七子八婿皆来拜寿,手中笏版放置于牙床-既今之坐榻-几乎满也,称《满床笏》,明清两代唱大戏,除了跳加官外,往往以《满床笏》为长者寿。甚至帝王亲自捉笔,如宋真宗《励学篇》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以说明财产、官职皆可通过努力而得。自隋唐科举成为贫民上升之唯一通道,宋朝科举进一步完善,而明清科举成为举国之大事,人皆受其思维--读书是当官发财的最好道路。于是许多贫民通过科举而为人上人也,曾国藩家有薄产,至二十七岁中进士;入翰林,京官贫寒,此人又讲究理学,自是不取非礼之一文,己身几不可自养。六年后典试四川,川人人口多,得银近千两,匆匆接来妻子进京团聚。其九弟国荃,攻下南京后,大肆掠夺,辞官在家与人论及曾国藩,言其得四川考金,先还借款,再购祖田,最后余二百金为其妻欧阳夫人之川资,不禁感喟不已。
可是,明清官员是有与百姓不同的待遇的,《明太祖实录 卷一一一》言: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若贤人君子,既贵其家,而复役其身,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官员无徭役,而且有一定的“免税田”:万历三十八年《优免则例》,现任京官甲科一品免田一 万亩,以下递减,至八品免田二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乡官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 乡绅优免田最高达三千三百五十亩,生员、监生八十亩。此财产之优惠。更有地位之高低:譬如见官不跪--当然是低级官员,高级如正二品总兵樊燮,因为不跪湖南巡抚首幕左宗棠而被参丢官,可见见高官还是要跪的;家中房屋高三寸,坟墓大小,可否立碑,墓碑是否有赑屃等。更有荫妻萌子:可以给父母妻子一个荣誉。此皆为高官厚禄之引诱也。
是则之杨林,或是彼时官场失意者,曾经有高官厚禄之经历,然而失意后一切皆无,故而有如梦如幻之感觉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