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08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5:01 被阅读10次

卷三    家范(中)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未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

土大夫之家会倾刻衰败,往往比不上乡村耕读之家的家运耐久。所以认定造成衰败的缘由大约不出这几个方面。使家业凋蔽的途径有四条,是不讲求礼仪的人家必衰败;兄弟彼此欺诈不和的人家必衰败;妇女淫荡秽乱的人家必衰败;子弟们做慢轻侮他人的人家必衰败。使自身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条,是骄做自大、侍オ凌物的人必衰败,糊涂懒惰、偏信下属的人必衰败,贪婪苛刻、求全责备的人必衰败,反复无常、不讲信誉的人必衰败。从来没见过以上弊病一丝不染而无故败家覆身的人和事。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士大夫家由于条件好,对子弟的要求就会有所放松,渐渐滋生懒惰、骄傲等毛病,而耕读之家呢,由于物资相对比较匮乏,需要勤劳和节俭,更容易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一生都有几次机会,由于太年轻,前面两次难以抓住,由于太年老,最后两次也难以抓住,剩下的机会大约还有三次,能否抓住这三次机会,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高度。

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家族而言,也是如此。

运气有巨大的偶然性,家运的兴盛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耕读之家虽然难以大富大贵,但也没有一落千丈的风险,如果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积累,在抓住几次关键的机会后,就一飞冲天了。

不懂礼仪,就容易乱了秩序,家庭成员的力量就不能汇于一处,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兄弟不合,猜忌必生,猜忌是所有破坏关系中,最具杀伤力的,就拿最微妙的君臣关系来说吧,君疑臣必诛,臣疑君必反,君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臣疑君而不反则君必诛。

女主是一个家的大后方,淫乱生则心思难以放到家人身上,心不在,又怎能把家经营好呢?

子弟傲,则容易侮辱邻里,受大家的排斥,遭大家的嫉妒,与人产生嫌隙,

使个人致败的因素,如骄做自大、侍オ凌物、糊涂懒惰、贪婪苛刻、求全责备,反复无常、不讲信誉等,都好理解,但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偏信下属,则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

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你又能相信谁?

如果你是领航者,关键时候的主意,只有自己拿。

相关文章

  • 读曾国藩《挺经》08

    卷三 家范(中)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

  • 读曾国藩《挺经》54

    诗人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八卷“盈虚”下篇。 至此,读曾国藩《挺经》已经结束。接下来会把《道德经》剩下的六十章读完,...

  • 读曾国藩《挺经》04

    卷一 内圣4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

  • 读曾国藩《挺经》06

    卷二 砺志(下) 明德、亲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

  • 读曾国藩《挺经》01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一种理想人格,指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外王,先得从内圣做起。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

  • 读曾国藩《挺经》05

    卷二 砺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

  • 读曾国藩《挺经》07

    卷三 家范(上)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

  • 读曾国藩《挺经》03

    卷一 内圣3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

  • 读曾国藩《挺经》02

    卷一 内圣2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

  • 读曾国藩《挺经》17

    卷六 刚柔(上)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py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