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砺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一个人才干的高低,看他的志趣。卑微的人与流俗和庸陋的旧规同流合污,越来越低微;高尚的人羡慕古圣先贤的光辉事迹,越来越高明,贤良与否,聪明和愚蠢,就这样区分开了。
曾国藩最关注的有三点:志识恒,志是指立志,也就是你这一生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人?想要去哪里?只有把这些搞清楚了,你不会在漫漫人生中迷失方向,否则,人生就像一条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往哪儿走都是错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什么人为榜样,你就会离他越来越近,与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拼了命也上985、211大学,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差距真有那么大吗?
抛开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论,光是同学的影响就足以体现出其间的差距。以前网上有则新闻报道四川大学有个寝室6个人共拿到16个保研的Offer,同学,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试想如果同寝室里的人都不爱学习,就算你喜欢学习,也会显得格格不入,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甚至受到排挤和打压。
潜移默化的效果是惊人的,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所以曾国藩说,有良师益友相挟持,庸人也能变成能人。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君子立志,有以民众为同胞,并奉献出民众需要的物质财富的胸襟气度。有对内振兴民族对外开创博大业绩的雄心壮志。这样奋发有为,才无愧于父母生养恩情,不愧为人世间最崇高的人。所以,值得他忧虑的,是事业成就不如舜帝不如周而忧虑,是为不修道德不精通学业而忧虑。因此,当社会腐败,坏人顽固不化就忧虑。外敌入侵,干扰人民就忧虑,小人当道优秀人才被排斥埋没就忧虑,平民百姓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惠帮助就忧虑。这就是常说的忧国忧民、怜悯贫弱的优秀品质,是君子们担忧的大事呀。至于ー人的成败,一家的温饱,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荣辱得失、地位、名誉等,具有壮志的君子是没闲工夫去忧虑伤神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以俯视的眼光看待芸芸众生,所以他们不会纠结于自己一人的成败,一家的温饱,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哪有还有闲工夫去忧虑劳神?
人是应该有点理想、有点精神的,从长远来看,大家都是殊途同归——都只有一个出去,从这点来看,人生是消极的,但是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度过一生,这就需要有所寄托,偶然的变故,突发的事件,会使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需要一步一步来,前面是后面的基础,修身没做好,就想去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成功了,也难逃灰飞烟灭的命运。只有从前面开始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下来,这样才走得稳当、扎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