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淹死的往往是会水的”。
原话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大意是:擅长游泳的容易溺水,擅长骑马的人容易坠马,自恃所长,反而因此引来祸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是我们初中在思想政治课上就学过的辩证法。然而,绝大多数人只是知道,会做题,能拿分,极少有人真正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对于曾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优点,我们更愿意关注它带来的正面影响,却不自觉地选择性忽略可能存在的负面问题。
商业上不乏“越成功越失败”的案例:
柯达在1975年就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却沉浸在胶卷带来的丰厚利润中,错过了转型的拐点,于2013年宣告破产。重组后虽然再次出发,曾经繁盛一时的“柯达帝国”早已分崩离析。
成熟企业有着非常完善、逻辑自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升职、加薪全部有章可循,激励员工不断升级打怪。但在外部环境的变化超出企业内部调整的今天,这套完善的体系反而会让优秀的人选择离开,平庸的人选择留下。
……
具体到个人身上,同样如此:过去屡试不爽的方法现在未必仍然管用;过去引以为傲的优点现在很可能成为绊脚石。
成熟的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清醒的认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第二层,对于自己的优点,能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问题;对于自己的缺点,能看到它存在的“合理性”。
我曾经就在这个方面犯过幼稚的错误。
朋友B从事金融工作,负责汽车行业的投资分析。有一次,我看到一家口碑不错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便向B请教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可买。
我并不投资股票,纯粹是好奇。本以为B会立即给出一个确定性的意见,没想到,B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作答,而且并不是什么确定性的答复——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会那样,长远来看,大概会这样。
我的天!你不是做这个的吗?怎么瞻前顾后,正说反说都有道理呢?
后来我才明白,正因为B是做这个的,才对自身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充分的考虑,对投资的风险有足够的估计,因此,他不会轻易给出是非性的答案。
那些轻易就承诺“XXX必涨,听我的没错”的,要么是大忽悠,要么是有内幕消息。
曾经的我,有很多自以为是的优点:善解人意,做事专注,坚持到底……
现在的我,能够更客观地来分析:
善解人意,本质其实是敏感,用得好是善解人意,搞砸了就是容易受他人影响,情绪起伏大。
做事专注,本质其实是不能一心二用,用得好是做事专注,搞砸了就是不能多线程处理任务、效率低。
坚持到底,本质其实是中断了就很难重新进入状态,应对突发情况能力不足,用得好是坚持到底,搞砸了就是死板不灵活。
……
昨晚,忙完了所有的工作和家务,终于能坐下来观赏最新一集《行尸走肉》,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十分钟后,猫猫突然在朋友圈发现“今晚的月亮是68年一遇的超级圆月”。
那么,要不要下楼看月亮呢?下楼看了月亮,就要中断正在观赏的美剧,而且,时间有点晚了,看完月亮回来也要关电视休息了。
如果是从前的我,就会首先感到郁闷:唉,为什么不早一点知道这个消息呢?看了一段就要中断,好不适应。
然后会破例晚睡:月亮要看,美剧也要看,大不了晚半小时睡觉,明天累点就累点呗。
可是,昨天的我,二话不说把电视关了,心中没有一点不快,和猫猫下楼高高兴兴看了月亮。回到家,洗漱睡觉,对剧情走向没有一点留恋,睡得很踏实。
直到此刻,我还没有补上这一集《行尸走肉》,虽然电视就在身后,随时听候调遣。
我是今天上午才意识到自己的变化的,在我意识到的那一刻,我吓了一跳:
从前的我究竟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抗拒各种突发的状况啊?
从前的我又为此多少次情绪起伏和辗转难眠?
善解人意,做事专注,坚持到底……,这些曾帮助我顺利考入清华、保送直博和获得各项辅导员奖励的优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美好,恰恰相反,有很多的问题。
如果我没有意识到,我会一直沉溺其中,没有办法进一步成长。
我很庆幸,自己在6月开始了挑战之旅,在我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重启了自我的成长。
如果不是9月30天的“不看影视剧和娱乐节目”的挑战,我不会克服“开了头就要看完”的惯性,更不会在昨晚偶然达到了心无挂碍地关掉电视的状态。
我曾说过,想明白是第一步,做得到是第二步。
现在看来,这句话有点问题,“想明白”和“做得到”是相互作用的。做到了,才能真正明白。否则,没有到达那个阶段,单凭脑袋想是想象不出那个阶段的状态的。
就像这篇文章,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因为昨晚偶然做到了,今天上午才真正想明白了“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人”这句话,才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深刻含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你最引以为傲的优点或许就是你最致命的弱点。
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
而且,仅仅审视还不够,试着做些不同的挑战,才能更好地看清楚、想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