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时说的天花乱坠,离职时落的人走茶凉。
HR,我们法庭见。

案例一:
小A在今年3月份入职,入职时说3个月转正,正式签署用工合同,给予缴纳五险一金。
可半年过去了,小A一直没有签订合同,也未缴纳五险一金,最过分的是半年过去了,每个月工资只发2000元,其余的部分,公司没有明确给予发放时间。
小A于十月申请离职,申请结算工资,被公司拒绝。公司借种种理由克扣申请人工资。
解决方案:
1、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不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应当支付2017年3月—2017年10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2、劳动者每个月工资仅发2000元,其余部分属于无故拖欠。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3、企业和职工均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国家规定的企业和职工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因此,请求劳动者可以要求补缴2017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案例二:
小B,于8月下旬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按公司规定交接完工作之后,于8月30日正式离职。
但在8月份结算7月工资时,小B发现自己7月工资并未到账,遂质询公司。
公司认为,小B在7月旷工7天,按公司规定,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应被扣除小B21天工资,因此不应支付小B6月份工资。
案例中矛盾点在于,公司规定的“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的企业制度是否合法。而现在法律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当下主流的判决是不合法。
解决方案:
1、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员工工作一天可获得当天的工资,所以缺勤一天可以不支付当天的工资,但如果旷工一天扣除三天工资,即扣除了劳动者在付出正常劳动下应得的工资,企业则涉嫌克扣工资了。
2、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三:
小C是2012年入职,在公司就职5年。
2017年初结婚,于今年下半年查出怀孕,在朋友圈晒了一个化验单,便被HR带走谈话。
HR劝其离职,会给予一定补偿,但是小C觉得,合同没有到期,而且自己现在正在孕期辞职不合适便没有答应。
不多久,HR便借口调动工作给她调岗,降了一级薪水并且加重了劳动量。
解决方案:
1、女性在怀孕期间被公司以任何理由辞退都是违法的,一旦被辞退,被辞退者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维权。
直接在当地(单位所在的劳动局)维权即可;劳动法关于孕妇的权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见《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中第五、六、七条规定)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小汐不支持撕破脸皮,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好好解决,我们也有权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