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里这件唐代的“花釉浇壶”,我突然想到了今年的一首流行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用来形容这把壶,就是“你花起来真好看”。
“花釉浇壶”高30.9厘米、口径6~10.6厘米,底部直径9.1厘米,1956年出土于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墓。
“花釉浇壶”位于展厅的第一部分“颜色釉瓷”,它之前的展品主要是单色的青瓷、黑瓷和白瓷。这把壶的底釉也是单一的黄釉,黄釉的上面又施了一展乳白色的彩斑,给人以天然造化的感觉,虽然还显幼稚,但一下子活泼了起来,绝对可以称为“花起来真好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从原始瓷算起,由三大原因保证了瓷器的发展。一是用高岭土(瓷土)做胎;二是在胎的表面施用玻璃质釉;三是在窑中烧到1200℃以上的高温。现在看起来、说起来好像这三点似乎都不难,但在古代却并不简单,最初的瓷器也多为青釉、黑釉、黄釉和白釉等单色釉,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用厚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大家越来越不满足于单色釉,而希望有新的尝试和突破。到了唐代,北方的烧制工艺技术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釉的调配,和釉上施釉的技术,瓷器的种类、釉色不断丰富,在青釉、黑釉、黄釉等单色的底釉上,施以天蓝或月白色的斑点,我们称之为“花釉瓷”,也称“花瓷”。
“花瓷”盛烧于唐代中期,是当时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新的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陶瓷窑变的先河。“花瓷”的烧制工艺难度极高,因为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会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在冷却时又会有不同的收缩系数。因此,一种釉料覆盖在另一种釉料上,必须要求两者之间热胀冷缩系数一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所以说,这件“花釉浇瓶”不仅是“花起来真好看”,还是“烧成功很难得”。
“花瓷”为宋代钧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唐代钧瓷”。大家在看它时,可千万别认为它灰头土脸没什么特点,那正是它合天地自然之美,毫无矫揉造作,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的特质。
它在“南青北白”中独树一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陶瓷瑰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