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果一个朋友来找你借钱,你究竟应该借还是不借?如果不借,又该如拒绝?为什么现实中有的人把钱借给别人了,别人还挺恨他?相反,有的人没有借钱给别人,人家反而感激他。昨天晚上,好友小聚,席间讲到借钱给人的各种轶事。教训深刻,反思可以参考。结论是一般不要借钱给别人,不要贪图高利息,天生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不要相信“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专吃窝边草,骗子能骗到的,都是相信他的人。陌生人一般是骗不到的。
王总说,之所以会上当,细想起来,不是对方骗术高明,也因为自己有一份贪心,贪图对方的高利息。王总堂弟,号称当地能人,没有他办不成的事。王总儿子参军,堂弟帮忙,给领导送礼,他都是买的假烟假酒,以为人家不知道,结果儿子两年一到就回来了。借钱给堂弟有一分的利息,王总小姨子放了20万,自己做担保人,好在到期之后没有再担保,现在小姨子借的钱要不回来了,一家跟他像仇人,似乎王总拿了她的钱。王总自己的20万也打了水漂。堂弟由于差人钱,东躲西藏,早早就去世了,巨额投资的厂房还躺在哪里,成了一堆废弃的工地。房子都被法院查封了。
李总说,你盯的是钱增值,骗子盯的是你手里的钱。骗子的承诺,只是障眼法。当初借他钱时信誓旦旦,欠条上写明“借用半年”。半年的时候,找骗子,他态度很好,跟你叫苦,说他也上了别人的当,不是不还钱,是手里没钱,让缓半年。一年后,再找他,说拿了你的钱去做投资了,还建议你就把这钱当入股了,万一有一天咸鱼翻身呢?可以多给你分红。你没想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半年延续了十余年,依然看不到尽头。你慢慢地明白了,他所做的承诺,无非是在搪塞、拖延……你认识做律师的朋友,想通过诉讼讨回公道。律师提醒你:这是人性的丑恶,也是社会制度的缺陷;走司法途径,就算你赢了,他无钱还你,你还得多掏一笔诉讼代理费。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果朋友跟你借钱,你怎么办?”一致的意见是:朋友向我开口了,就从零花钱中挤出三百元五百元,告诉他:实在惭愧,我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你的愿望。这三百五百元,即使不还,也能承受的起。
如果他因为你没借钱不与你来往,正好,这样的朋友不交也好。把钱借给朋友,本来是一段故事,没想到成为一场事故。识人很重要。
亲戚来借钱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亲戚借钱要分他干什么用的,如果是赌钱,坚决不借;如果孩子上学、生病之类,能帮就尽可能的帮点,不要指望他们还。应该建立底线思维:在不影响自己家庭生活的前提下,出于亲情,可以有限慷慨。
现在银行贷款很方便,如果想借钱,不要找朋友借,可以找银行借,这是一个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