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还是魔鬼——斯大林与苏联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22:30 被阅读68次
斯大林

上回说到,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接管苏联,成为苏联历史上的一个拐点:斯大林政治上搞了“大清洗”,经济上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走集体化道路,似乎又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回想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两大特征:1.实现国有化,2.强行征粮,供养士兵和市民。这就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后来,农民拿起武器,反对无偿征收,恰逢1920~1921年大旱灾,很多人活活饿死,尸骨遍野。

面对各种危机,列宁不得不让步。

1921年,宣布采取新经济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余粮可由农民自由支配。前提是土地国有,类似于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控制银行、运输业等“制高点”,以租赁等方式开展外资或私营企业。也不再搞平均分配,并恢复了市场自由贸易。

虽然,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欧洲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经济政策责、权、利结合,勤劳可以致富,人民积极主动,国民经济很快得以恢复。

所以,列宁逝世前已经比较认可新经济政策,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最佳之路。列宁死后,布哈林也相信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人民积极性较好,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布哈林相信:“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

但是,布哈林的观点并没有占据上风,因为他不是斯大林的对手,尽管,在最后一刻列宁想让他取代斯大林,但他已经控制不了斯大林上位的局势。

斯大林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英明领袖,也有人说他是残暴的刽子手。

我们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

离开历史背景评价人物,都是耍流氓。

我们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看他有哪些主要活动,然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给他一个恰当的评价。

斯大林出生于社会底层,父亲是鞋匠,母亲是农民,曾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我们不坚持出身决定论,但是,一个人三观及其处事风格,往往决定于他的原生家庭及后天教育。后来,斯大林追随列宁,曾七次被捕,六次被流放,五次逃亡。列宁准备让斯大林当其接班人。但列宁后来认为:“斯大林过于粗暴,作为党的总书记,这个缺点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临死前,列宁准备换掉他,可惜自己已经控制不了局面。

我们看先看斯大林接手时,苏联是个什么情境?

1.俄罗斯帝国已经解体,分裂为苏联、芬兰、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六个国家,国家四分五裂。

2.新生的红军虽然打赢了内战,但是战斗力很低,面对波兰的新生军队,基本不堪一击。

3.经过多年战争,苏联并不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军事工业已经基本崩溃。

4.周边国家除蒙古外、德国之外,几乎全部仇视苏联。美国根本不承认苏联的存在,日本则刚被驱逐出苏联领土。

5.高层领导内部有长期海外经历者、受过高等教育者、出身中上阶层者。没读过大学的鞋匠的儿子显然不能和他们谈笑风生。此外,红军几乎完全控制在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人手里,军队里,斯大林朋友没几个,仇人一大把。

而当斯大林去世时,苏联是这个样子:

1.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全境已经被重新纳入版图,并完全收复了被占领的领土。

2.粉碎了希特勒的疯狂进攻。

3.建立了完全听命于苏联的政府,苏联周边已不存在敌对国家。

4.苏联工业实力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已经拥有原子弹,即将完成氢弹和核电站。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坐在斯大林的位置上,会用什么好办法?

斯大林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经济上的农业集体化,以及工业化生产;二是政治上的“大清洗”,即肃反运动。这一过程中,斯大林把握了党政军所有权力,形成极端个人极权以及神话般的个人崇拜。

一、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

具体来说,斯大林上台后,放弃新经济政策,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通过集权直接管理工农业生产。

农业上,土地国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1938年,几乎所有农民加入农庄,苏联消灭了私人农场。其实就是把农民圈起来,一帮人监督着劳动,产品全被国家拿走,农民又变成了国家农奴。政府对农民发号施令:种什么?怎么种?谁育苗?施多肥料?何时种?何时收割?官方的极度控制与僵化管理,让农民极度反感,根本没有积极性。似于我国的人民公社,其结果同样让人失望!

工业方面,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清一色的国家统一经营,胡萝卜加大棒,追求高产量。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一数字激增,一是自身效率的提升,二是西方的大萧条。而且,这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严重落后,轻工业发展不足,消费品生产严重匮乏。比如,苏联工业70%用于货币投资,其余才是商品消费。此时,美国恰好相反。结果是,苏联消费品又少又贵质量又差。老百姓怨声载道:能造原子弹又如何?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幸福指数依然很低,小日子一样难熬。所以,农民就不再与政府合作。工人也消极怠工,敷衍了事:“他们假装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当然,工业化也不是没有好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了,有助于二战中打败希特勒。另外,五年计划也为苏联公民提供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贴等。

一开始,西方人怀疑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认为注定要失败。但是,苏联一如既往的展开,他们才有了真正的兴趣。但是,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所以在西方人看来,这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乐园。

二、政治上的“大清洗”。

无论是政局还是军队,为了对付反对派,斯大林开始大清洗,挥舞着屠刀,无情地残害异己。1935-1938年,3年时间枪决了500万人。尤其是党政军高层,几乎全部换成自己人。从此,三权合一,斯大林一手遮天,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他的权利与地位,整个苏联全部听命于斯大林一人。

英丘吉尔曾说:“斯大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使其臣服于他。斯大林的确是一个世界上无人可与之相比的最大的独裁者。但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落后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

毛泽东也说他七分功三分过。

但是,更多人认为斯大林是血腥的刽子手,是极端专制的暴君。所以,他死了不久,尸体就被后人从列宁墓里拉出,火化,相对于列宁,也算是开棺戮尸,挫骨扬灰。

图片源于网络

他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这取决于评判者的视角和需要。

上一篇:列宁与十月革命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22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使还是魔鬼——斯大林与苏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yf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