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制分》第十七章 虚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制分》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什么是奸功,什么是失根。这两个问题是依法治国和执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刑赏分明”是执法的关键,也是法治得以推行并具权威的基础。但现实中却存在“畸功与过刑”并导致“刑赏惑乎贰”,最终让刑罚和赏赐双双产生差错,“刑赏分明”成为一句空话。
如果“刑赏两失”那么律法就失去了公平公正,让“奸功”成为奸邪,让“失根”成为祸根,国家必定混乱。“刑赏两失”的原因,无外乎主体与客体,主体的原因是建章立制的人没有切合实际的详细制定奖罚规则与检查审核制度,让规则本身对奸功难以识别,这是主体的责任。客体就是奸功者,既钻了制度的空子,掩饰了自己的奸行,还获得了奖赏。
韩非子将臣子难以发现的过失定义为失根,这是对领导者的警示,告诉君主这是治理过失的根本原因。我们常说人是事物的主体,君主察觉不到或是检查不到臣子的过失,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而且是管理过失的根本原因。管事就是管人,管人就是防错纠错,臣子的“错”都没有发现,这就是失职。
其实,韩非子说出了管理出问题的实质,就是“循理不见虚功,度情诡乎奸根”,依据规则不能发现虚功,依常情判断就发现不了奸情。想想我们现实工作中,是不是这样,许多事故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条例不切实际,徒有其表,致使无法察觉到实际工作的“虚功”与“奸情”也就不尽职尸位素餐与不按规错误操作。
韩非子在这一节既说了主体的责任,也说了客体的问题,从两方面分析了“刑赏两失”的原因。这一点对于现实中处于管理岗位的人很重要,既要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又要严惩奸邪之人,双管齐下才能杜绝“畸功与过刑”,让刑赏正真分明。
韩非子认为“刑赏两失”的结果就是“是以虚士立名于内,而谈者为略于外。”意思是:因此,徒有虚名的功臣在国内捞得声誉,夸夸其谈的说客在国外巧取私利。国内政治与法治的好与坏,不仅会影响国内,还会影响到国外。中国外交为何如此成功与卓越,尤其是建国后在伟人的领导下中国外交面对美帝苏修及其走狗还能游刃有余并节节胜利,就是中国自古就有很强大的内外治理的政策与策略。
单就“刑赏两失”看似是一个内政问题,但在韩非子看来,这也是一个外交问题,因为人。一切事物皆有原因,这就是因果论,虚士有虚士的原因,谈者有谈者的原因,他们的存在为国外敌对势力提供的机会与力量。虚士与谈者本就是乱国者,如果被敌对势力所利用(而且很容易被说服)蛊惑性更强,破坏力更大。当今社会上所谓的“公知”不就这样吗?所以韩非子不仅是圣贤之士,更是战略思想家。
如果“虚士与谈者”成势,那么“故愚、怯、勇、慧相连而以虚道属俗而容乎世。”意思是:结果愚妄、怯懦、暴戾、巧诈的种种人物串通一气,用虚无的道理迎合世俗、取悦社会。韩非子看到了社会混乱的实质,也看到了“虚士与谈者”所形成的“虚道”的巨大危害,“愚、怯、勇、慧”这些行为及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具有这些行为的人与危害社会的非法言论与思想结合起来,就象山火遇到了大风一样,其破坏性就会成倍增加。奸行与邪说绝不能结合,“虚道”说说可以,但不能付之行动,否则后患无穷,赵括纸上谈兵可以,但不能实际带兵打仗。
不得不佩服韩非子的思想,看的清,想的深,既不脱离世俗,也不唯世俗而论。站的高,看的远,既能提出依法治国的高论,也能提出“刑赏分明“的具体办法。视野广,落点准,既能就问题独立思考给出切行的办法,又能就问题全局全面地思考提出战略性策略。正是这样的思想,让韩非子的学说既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又能高瞻远瞩把握未来。
【是以虚士立名于内,而谈者为略于外。故愚、怯、勇、慧相连而以虚道属俗而容乎世。】
“愚妄、怯懦、暴戾、巧诈”的行为和人的存在是先天必然的,我们无法彻底消除,但可以遏制与约束。我们不仅要防禁这种行为,更要防“虚道”与奸行结合,也就是一切与“正规、正常、正确、正统”相违背的思想都要严禁。在公司管理中不能让“非正式”的行为与思想损害公司正常的运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