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初年,归降汉朝的匈奴人报告说:“西域有个月氏国,本来定居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被匈奴击败后,西逃定居在西域一带。月氏国王的头被匈奴单于用来当酒碗,所以他们痛恨匈奴,想要报仇就是没有人帮助。”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如果汉朝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吗?于是,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征召能干的人志愿担任前往月氏国的使节。
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担负这一使命,要有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担任郎中(低级禁卫官)的汉中成固(陕西城固东)人张骞,挺身而出,首先应征。在张骞带动下,相继有一百多名勇士应征。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带领一百余人,从陇西(陕西南郑县)出发,去寻找月氏国。但是要到月氏国,一定要经过匈奴汗国的地界。张骞带领的使团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并包围,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而把他们分散开来派人看管,这一住就是十余年。日子久了,匈奴看管也不严了。张骞不忘使命,瞅准一个机会,骑上快马就逃。
张骞继续向西奔驰,去寻找月氏国。西行数十日,吃尽千里黄沙之苦,逃出匈奴地界,但没有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大宛国(在今中亚细亚)。大宛国距匈奴不远,懂得匈奴话。张骞便用匈奴话与他们交谈。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见汉朝的使者到了,非常欢迎。大宛王又派人护送张骞到康居国,再由康居来到月氏国。
月氏被匈奴打败后迁到大厦(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其国王是被匈奴斩杀的故王的孙子,他已经忘掉了过去的羞辱,也没有报杀祖父之仇的想法,不想再跟匈奴作战,所以对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张骞作为汉朝使者,仍然受到了大月氏国的礼貌相待。张骞住了一年多,未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告辞回国。
归途中,沿着祁连山南麓,准备穿过羌族部落(青海省),又被匈奴汗国扣押。幸好匈奴发生内乱,才乘混乱之机,跟堂邑(江苏六合县)人甘父逃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在外足足过了十三年。最初出国时,使节团一百余人;十三年后回国复命,只二人生还。汉武帝奖其功绩,擢升张骞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消灭匈奴主力军队,把匈奴驱逐到大沙漠以北,迫使匈奴汗国浑邪王投降归附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此机会,再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被任命为中郎将的张赛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率领三百个勇士,带了数以万计的牛羊以及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大量礼物去结交西域。张骞的使节团到达乌孙(今新疆境内),乌孙王昆莫,对张骞一行态度冷漠,而且傲慢。张骞转达汉朝皇帝的话:“乌孙国如果愿意归附汉朝,汉朝愿意把公主许配给国王,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共同抵抗匈奴汗国。”
因为汉朝离乌孙太远,而匈奴近在咫尺,所以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乌孙君臣对归附汉朝的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在乌孙呆了很久,得不到滿意答复,于是派出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月氏、安息(伊朗)、身毒(印度)、于阗(新疆和田)等国联络。
这些副使去了好些日子不见回来,乌孙王便决定先送张骞回长安。他派遣向导、翻译、使节等数十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报聘,还带了几十匹骏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到张骞等,非常高兴。后擢升张骞担任大行之职,封博望侯。汉武帝看了乌孙王送来的骏马,下令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病逝。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使陆续回到长安,有些副使还带来该国的报聘使节。副使们合计到过的地方,共三十六国。
此后,汉朝与西域来往多了起来。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往来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