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学圈独家中医养生简书~创作集锦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脾胃(二)

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脾胃(二)

作者: 随意柴荆手自开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0:27 被阅读44次

    上期主要通过人体面部特征来诊断脾胃问题:面色微黄,皮肤发暗;脸上没有肌肉,联两侧凹陷,法令纹过长,多为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本期于院长教大家通过舌头的舌形、舌质、舌苔分析脾胃的问题。

    舌诊历来为临床医生所重视,望舌对了解疾病本质,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故有“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之说。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舌质也称舌体,是舌是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附于舌面的一层苔垢,由胃气上蒸而成。病苔由胃气夹邪气上蒸而成。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均通过经络或经筋直接或间接地联于舌,说明脏腑经络与舌有密切关系,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其病变则可从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反映出来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舌的特定部位与相应的脏腑密切相关: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若某脏腑有病变,在舌相应的部位可反映出来。舌的分部诊察在临床上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四诊合参”,灵活掌握。望舌时应注意:光线充足,以自然光线为佳。病人应注意伸舌姿态,应自然伸舌,不可用力太过。医生应循舌尖、舌中、舌根、舌边顺序查看,先看舌苔、后看舌质,并注意辨别染苔,吃喝东西、抽烟都会引起舌苔颜色变化。

    正常人的舌象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形为柔软灵活,不胖不瘦。

    当体内有病时,舌的形态就会有异常变化。 中医认为,心脾两虚能够引起舌头萎缩,症见舌软无力、四肢倦怠、面色无华、饮食减少,唇、指甲 淡白,心悸、失眠健忘;舌淡嫩,舌苔薄白,脉细弱。心脾两虚引起舌头萎缩,这是因为 “舌为心窍”,又为脾之外候,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奉养于舌,筋脉乏气之温煦、血之濡养而为舌萎。心脾两虚,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舌头、说话不灵活,通过调理内脏,可让病人恢复。

    望舌质。正常情况下,人的舌质是淡红色的,不深不浅、生机盎然。当舌质颜色浅淡、红少白多、纯白无红色,多为脾虚寒湿、气血两虚。

    寒湿舌质表现:舌体淡白、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舌体胖嫩。病症表现:膝冷畏寒、大便清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更严重的导致肢体水肿,按之不起。

    调理方式:温脾助阳,祛寒逐湿。

    气血两虚舌质表现:舌体色淡白,尚润,大小正常或略小。人面色无华、嘴唇淡白、神疲肢软、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盗汗,女性伴有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症状。

    舌苔呈现黄色。常为胃肠热,脾胃热。

    胃热:舌苔黄。患者体发热,怕热不怕冷,盗汗,面部红,心烦意乱,口干舌燥,脉象洪大。

    胃肠湿热:舌苔深黄。舌苔厚,干燥,老黄焦裂,起芒刺。人体症状面赤体热,口感涩燥,大便秘结,腹满疼痛,脉沉有力。

    脾胃湿热:舌苔附有垢浊,舌质红,体发热,心悸;口干而不想喝水,腹胀满,没有食欲,恶心呕吐。

    脾阳虚衰导致舌苔白色,多由久病脾阳亏损,或屡经吐下,中气大伤,或饮冷中寒,引起的脾阳逐渐衰败,内寒凝闭中焦。脾胃既不能运化水湿,又无以输布津液,以致舌苔白净,津少光亮,形似雪花。病人常面色苍白少华,腹部冷痛,喜温喜暗,腹胀、食欲不振,部分有体温较低的情况。

    调理方式:温中健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脏的作用与养护——脾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rk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