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034779/baea51f125bb264d.jpg)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有煤油灯。
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它就像一部时光机,飞快地跨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人们每家每户都有煤油灯,那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冬天,北风怒吼着,那时的冬天特别冷,风也特别大,但回忆起来,好像又挺温暖的,尤其在晚上。
风很大,一声声的呼啸着,它似乎就像一只猛兽在一直吼叫着,听起来心也在颤抖,它狂叫着吞噬了电灯火。那一刻,小孩的我们更害怕了,晚上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作业也停止写了。
家里一片漆黑时,母亲点上了煤油灯,心也随着煤油灯的“上演”不再那么颤抖。
在那通电不够发达的年代,经常晚上电火会短路,尤其刮大风的时候。煤油灯陪着我们度过漆黑的夜晚。
那金色的童年,小小的煤油灯,陪我们度过。成为记忆的亮点。
灯芯在冒着火苗,一闪一闪的,很欢快,就像一位小孩在开心地蹦着,又像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火芯调皮地摇摆着,它似乎在为它能够“上演”而高兴,为能够服务我们而高兴。
我此刻想到“星星点灯”这个词,对,它就是星星点灯。玻璃外壳罩上了,调皮的“猴子”没有那么调皮了,似乎就像孙大圣被如来佛套上了紧箍咒,它在里面勤劳地耕作,乖乖地发着它的能量。又似乎在说:你看,我可是你们停电时的救星,没我,真不行,夜黑洞洞的,你们多不方便。
煤油灯上场后,漆黑的泥瓦房顿时不再漆黑了,煤油灯发出的亮光照到了泥瓦房里每一个角落,光虽昏暗,没电灯火的明亮,但它还是一寸空间一寸空间地照亮,房屋顿时产生了一种温馨和谐感,那是因为有了它的缘故。如今想起,倒是觉得那时泥瓦房还有点情调在里面,这是煤油灯产生的作用。
因为有了它,屋子里面运作起来了,我们一家人在煤油灯下,吃起了可口的饭菜,饭菜香喷喷的,桌子上摆的只是老妈田土上种的青菜,还有老母鸡生的蛋,再就是爸爸白天空闲时在小沟里抓的小鱼,有鱼在桌子上那就是最亮眼的了,小时候我们几姐弟最喜欢的一道菜,在煤油灯的努力陪伴下,我们一家人美美地吃完了一顿饭。
饭后,煤油灯又要移位了,它的“道具”不再是饭桌,而是灶台。
继续努力的煤油灯,没有停下来。老妈在灶台边洗着碗,碗敲在盆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像一首欢快的有节凑的歌曲,此刻煤油灯在无声地伴奏,似乎又是一位忠实的歌迷在静静地欣赏着歌声。
长长的灶炉,它的“肚子”大大的,里面还有没灭的柴火,火星子还在,于是乎,灶角也是暖暖的,冬天的灶角铺满稻草,稻草也是暖暖的,我们几姐弟就窝在灶角里取暖。爸爸就坐在泥作的灶角凳子。
记忆中爸爸很爱唱歌,而且嗓音不错,还记得他坐在灶角泥作的凳子上教我们唱“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他边唱边拍手,我们也跟着他的节拍在边唱边拍手……
煤油灯这时似乎更欢了,它在玻璃的外罩里努力地跳着,也在附和着我们的节拍,它俨然成了我们的一份子。
妈妈洗好碗了,她拿着一张凳子也在一旁跟着拍,不会唱的她在跟着拍,嘴巴小声嗫嚅着……
暖暖的煤油灯那一刻中我感觉它比电灯火更亮堂了,整个泥瓦房空气里透出一股温暖的气息……
没有了先前的冷了,寒风似乎也不再怒吼,它虽然隔绝在外,好像它也停住了脚步在墙外倾听着,欣赏着屋内的情景……
煤油灯,有了你,原来那时的冬天这么暖和……
风停了,不再呼吼,霎时间,电灯火亮了,煤油灯自觉退到了另一边的角落里,它累了,需要休息了,不过它还是在静静地观赏着屋里欢快的情景……
煤油灯,记忆中的印记,不可抹去的留在我的心里,它给了我们光明快乐。有了它,我小时候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有了它,家里快乐的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有了它,在停电的时候,妈妈才会完成她的家务工作,爸爸才会更好地发挥他悠扬动听的歌声,我们的家才更加的其乐融融……
煤油灯,记忆中无法抹去的煤油灯……陪伴着我们成长的煤油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