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孝经》之开宗明义章第一

作者: 璞源子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17:35 被阅读0次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网图侵删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网图侵删

【我的心得体会】

《孝经》这本书我是第一次翻来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一句很早就听说了,意思也通俗易懂,今天才知道它出自《孝经》的内容。但有关“孝”的文学作品我接触过的却不少。

比如《弟子规》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把孝放在首位,可见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美德,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

还有佛家经典《地藏本愿经》中,地藏王的化身婆罗门女、光目女等为孝顺母亲的种种行迹,我非常的钦佩,每次读来都感触至深,随喜赞叹!

如今的社会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赡养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尽到孝道了,其实这算是孝的一部分。

孝道最难的是什么?——“色难”!光做到赡养、恭敬、有孝心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充满爱意。

不仅形式上要做到孝敬父母,还要发自内心深处,真正地敬重关爱父母,随时随地在眉宇之间、在言行之中都能表现出和悦的神色和敬意。这才是孝道的精神所在,是最难做到的,不然天下到处都是孝子贤孙了。

当然我们有太多的原因导致了无法在父母膝下尽孝,但是我们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发信息嘘寒问暖,父母的吃穿住行都尽量照顾周全。作为在外打拼事业的游子:孝不止赡养父母,还有及时沟通,照顾好父母的情绪等方面。

网图侵删

在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修齐治平,都把孝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他为自己捞了多少身家,而是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

《孟子·梁惠上》一书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孝”的格局更大,正所谓大爱无疆,上善若水。

孔子也在《孝经·天子章》中提出“爱亲者不敢于恶人,敬亲者不敢于慢人”、“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等理念。

孝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千古,读完不禁感慨万千:卧冰求鲤、芦衣顺母、哭竹生笋、啮齿痛心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孝感天地,情暖人间!

我认为孝顺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不让父母担忧。其次就是力所能及的为父母分忧,比如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协助父母完成他们的工作方面等。

接下来就是赡养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这都属于孝道基本要求。若是能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让父母显赫荣耀才是孝道的终极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践行,不负韶华,力争上游!

网图侵删

【我的冥想作业】

冥想的内容要求:以山,海,鸟为话题,在安静无人打扰的现实环境中,冥想一只出现在山海之间的鸟,仔细感受观测鸟与大海的关系情景,与远山的对话交流,整理描写一段文字。

诚意正心,我慢慢进入冥想的状态,碧波荡漾的水面飞来一只娇小玲珑的百灵鸟,大海为百灵鸟提供水源,默默地奉献。海边有一座伟岸的青山,山里有好多青草昆虫,给百灵鸟提供美味佳肴。欢快的百灵鸟徜徉在山水之间,鸣声嘹亮婉啭,无忧无虑。

时间慢慢流逝,小百灵也长大了,她想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大海担心百灵出门在外有危险,劝她不要离开。青山却认为,世界那么大,出去长长见识也挺好。

百灵鸟离开了山海的怀抱,飞向广袤的田野,去见识新的世界。外面的世界真的好精彩,百灵鸟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见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过了几年,百灵鸟遇到啄木鸟,二鸟一见倾心,百灵鸟满心欢喜的带着啄木鸟去见山海。

大海问啄木鸟:“家在何处?”啄木鸟回答说:“在凉山。”青山接着问啄木鸟:“凉山环境怎么样?水源方便吗?山里有百灵鸟喜欢的美味佳肴吗?”啄木鸟老实的回答:“凉山很荒凉,没有流动的水源,要飞到相邻的草山才能喝到甘美的山泉,百灵鸟喜欢吃的青草和昆虫也要飞到草山才有。”

网图侵删

听完啄木鸟的回答,青山和大海连连摇头,悄悄劝百灵鸟别跟着啄木鸟了,会吃很多苦的,可是百灵鸟铁了心要跟着啄木鸟走,留下青山和大海哀怨的叹息。

百灵鸟跟着啄木鸟来到凉山,环境果然像啄木鸟说的那样荒凉。百灵鸟从小到大第一次遇到这么糟糕的环境,可是自己坚持选择的路,能怪谁呢?

每每百灵鸟想回到青山和大海的怀抱,青山都义正言辞的拒绝。因为当初百灵鸟不听劝,自己跑了出来,这让青山愤愤不平。大海心里可想念百灵鸟了,但是因为青山的反对,也不敢多言。

因为在凉山的日子太清苦,百灵鸟和啄木鸟商量着搬到草山去住,经过几年打拼,百灵鸟和啄木鸟终于如愿以偿的迁往草山。青山看到百灵鸟的日子不再清苦,终于原谅了百灵鸟当初的一意孤行。

如今百灵鸟想青山和大海了,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回去玩几天,不再精神压抑,闷闷不乐。去日苦多,来日方长,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吧!百灵鸟将以自己的方式让青山和大海放心,照顾好自己就是最佳的选择,要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那就锦上添花!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 学习孝经(2)

    今天学习《孝经》第一章是“开宗明义”。“开”就是打开、彰显。“开宗明义”就是把整部《孝经》的宗旨、根本意义充分开显...

  • 兰若《孝经》共背开宗明义第1-4章(第5天) - 草稿

    兰若《孝经》共背开宗明义第1-4章(第5天)《孝经·开宗明义》之一·4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

  • 曾子的“侍”和“避席”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学习了《孝经》“开宗明义”章,对什么是孝有了初步理解。 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

  • 学习《孝经》之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

  • 我和星星陪父亲

    “夫孝,德之本也。”这句话出自《孝经》,是《孝经·开宗明义章》,也就是第一章最核心的一句话,其实也是整部《孝经》最...

  • 读书笔记——孝经,诸侯章第三

    2019年8月15日 星期三 晴 下午读: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 儿童诵读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

  • 今天学习《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第一句: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

  • 也说孝顺

    《孝经》的开宗明义章第一云: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

  • 《孝经》之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孝经》之开宗明义章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ep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