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初,根据当时公安部秦城监狱以“十名主犯”为主体贴身看守和后来公开审判“十名主犯”工作的需要,也为了保密起见,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公安部批准,从驻全国各省武装警察部队中挑选一批骨干,调北京公安部秦城监狱,成立公安部武装警察干部大队,主要接手原由北京卫戍区担任的秦城监狱人犯看守工作,监狱的外围警卫工作仍由北京卫戍区负责不变。
秦城拾絮之微信引发的追忆 (01)从全国抽调男女骨干共200余人,我当时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嘉鱼县中队服役,有幸被选中调入北京秦城,服役期尚未满就成为公安部武装警察干部大队的一份子,与干部大队全体战友们一起,历经四年,圆满完成了当时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看守和公审的重要任务,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受到当时中央首长和公安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任务完成后,我们各自东西,几十年相互无音讯。直到两年前,部分战友慢慢你传我、我传他,一个个相互转告联络,仍未联络齐,仅仅联系了百十人,成立了个“秦城战友群”,我这个《秦城拾絮》的系列文字,就是去年为引发群内战友们共同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而作。
去年下半年,“秦城战友群”因动议“四十周年聚会庆典”一事而有点沸腾热闹起来,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有的企划方案,有的拉友入群,有的晒出当年物件照片,有的帮忙报名参加庆典,有的提出建设性建议,有的推荐筹委会人选,不一而足。
弄得我这个曾在秦城“混”过4年的“老司机”,心里不免有些小激动起来,是报名参加还是不报名,反反复复,犹豫不决。之所以有如此状态或顾虑,是因为我前文一个“混”字作解。
秦地4载,一“混”而过,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业绩,只是和大家一起,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包括“十名主犯”在内所有看守目标以看守为主的所有内卫任务,没出丝毫差错。
无论是日常监狱内的常规看守,还是“十名主犯”在北京市“正义路一号”公开审判时期“三包一”(我的看守对象是代号7601的黄永胜)的特殊看守。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略为自慰的,是我与另一位战友给全大队战友带去过一次酣畅淋漓的欢笑……
那是1979年元旦,干部大队领导们破天荒地觉得当年十几二十郎当岁且朝气活泼的我们,需要一些适量又恰当的精神食粮的滋润,于是决定我们民武警干部大队与监狱外围警卫部队——北京卫戍区二师,于1979年元旦搞一次自娱自乐性质的文艺联欢晚会。
晚会上,本人除与大队其他相关人员演奏民族器乐合奏《丰收之歌》外,还与我中队五小队四川籍战友曲清贵表演了由本人创作的相声《恋爱》。
秦城拾絮之微信引发的追忆 (01)也许是当时年轻男女的我们都正处于那个“钟情”和“怀春”的恋爱年龄,那个节目正契合了我们的需要和期许;也许是那个年代,我们所处的当时那个特殊环境因略微压抑而需要宣泄的缘故;抑或又是当时的精神生活又过于单调甚至匮乏的原因;当然,更多地可能还是大家给我们两个当时还有点“二”的年轻人的鼓励,表演极为成功,效果出奇的好,大出我的意料。
演出中,大家多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有时甚至打断我们的表演,我们不得不暂停,待掌声小点后接着表演,该节目表演完毕,战友们的掌声和呐喊声让我们下不了台,我们不得不又拿出了预先准备的两个小段子,哪想到,准备的段子说完了,还不让下台,“再来一个”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没办法,我们俩现编现演,又演了两个小段,甚至把四川方言(如“洗衣粉”被说成“媳妇儿”)当作笑料抖了出来,我们也黔驴技穷了,才在战友们的掌声中,结束了我们的表演。
演出结束,干部大队大队长、大队政治部主任、我们二中队的直接领导教导员等首长都给予我们真诚祝贺,祝贺演出成功!自那以后,川话“媳妇”便在秦地流传开来……
从秦城调回湖北武警,在地方部队只“混”了2年,当时“混”得顺风顺水且上升趋势明显,年龄也才二十啷当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的我因故转业地方工作。
记得我们当年的教导员曾在群中发表他的文章中说道,秦城战友总共才200余人,却出了不少诸如作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企业家、省长、司局长、处长、科长、武警部队总队级领导、军级首长、师长、团长等等精英人物。
而我,既不是什么“家”、也不是什么“长”,就是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转”,或许是因为这个虚伪的原因,“混”的不如这些战友,自惭形愧,加上我聚会那时可能有重要之事,所以,报名参加聚会庆典的事我迟迟未动。
静下来我想想,战友之间,讲究的不是一个纯洁的“情”字吗?哪有那么多的虚伪,哪有那么多的攀比,更没有那么多的功利色彩。
况且,我们公安部武装警察干部大队200多人中,这“家”那“长”又有多少,也只是少数精英,而大多数如我一般皆为普众。加上战友电话约我一起报名,我便也在我们原二中队接龙报名,哪想到不知啥原因,后来的接龙又将我弄丢了。
近日,我的直接老首长教导员在群里发了六《忆秦城》的系列文章,文章中回忆了当时的一些事情和桥段,我看了很是感慨,内心翻腾,同时也引发了我一些回忆和追思,一些秦城的旧事就无缘由地像电影一样在脑海浮现……
于是,本又想再次接龙报名参加40周年庆典,却遗憾地发现,那接龙在我的手机里找不到了,或许是因为内存原因,啥时被我“清理微信聊天”时删除了……
如果说整个秦城的工作生活是一个大餐,那么教导员的六《忆秦城》就称得上是主菜,而我这点文字恐怕连牙慧都够不上,充其量只是一点饭菜渣絮,故起名《秦城拾絮》。主要是凭记忆写一些去秦城及秦城的点滴,将以系列连载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由于本人水平低浅,组合和开拓文字的能力极其有限,加之事隔久远,记忆模糊,一定难遂众意,敬请谅解。
还有,由于时间关系,也不是每天定期写出,有时间就写一则,主要是起个引玉之砖的作用。希望引发更多战友参与其中,自写自事,自娱自乐。如果必要,我们可汇集专辑,供我们茶余饭后翻之,享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