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硯】
【原文】
“西風吹渭水,落日滿長安。”①美成以之入詞②,白仁甫以之入曲③,此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我用。
【註釋】
①“西風”二句:出自唐代詩人賈島《憶江上吳處士》:“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夜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王國維將“秋風”誤作“西風”,將“落葉”誤作“落日”。
②“美成”句:參見周邦彥《齊天樂·秋思》:“綠蕪雕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雲窗靜掩。嘆重拂羅裀,頓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憑高眺遠。正玉液新萏,蟹螯初薦。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③“白仁甫”句:參見白樸《雙調·德勝樂》(秋):“玉露冷,蛩吟砌。聽落葉西風渭水。寒雁兒長空嘹唳。陶元亮醉在東籬。”又《梧桐雨》雜劇第二折《普天樂》:“恨無窮,愁無限。爭奈倉促之際,避不得驀嶺登山。鑾駕遷,成都盼。更哪堪渭水西飛雁。壹聲聲送上雕鞍。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
【譯文】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周邦彥引入詞中,白樸引入曲中,這是借古人的境界成為自己的境界。然而不是自己有境界,古人也不會被我用。
【評析】
此則言如何在借鑒前人典故或成句的基礎上進行境界再創造的問題,體現了王國維在這壹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蓋古今人情相通,則典故與成句的借用不僅可據為創作之常態,而且可以借此為後來作品增強情感的厚度。但借鑒、化用不等於簡單移植套用,而是要突破原有語境,進行境界的再創造。此說與黃庭堅“點鐵成金”之說可以對勘。
唐代詩人賈島“秋風”二句,寫秋季風吹渭水、落葉翻飛之形十分形象,故廣為馳名。周邦彥的《齊天樂》中便將其化為“渭水西風,長安亂葉”二句,以描寫自己的離別之思。而白樸的《雙調·德勝樂》則以壹句“聽落葉西風渭水”來寫自己聽覺上的蕭瑟之感,而《梧桐雨》中“西風渭水,落日長安”二句,則寫出了傷心故園之情。周邦彥的離別之意與白樸的聽覺感受和故園之情,都與賈島的懷念友人之意,形成了壹定的區別。所以同樣是圍繞著“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點化,意象、語言是相似的,但用以表達的情感和氛圍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類似這樣的化用,王國維是認可的。因為後人是在自己的語境中創造了新的境界,前人的成句已經被剝離了原來的語境,而完全融合到後人的語境之中了。通過這壹則,可以明白王國維對於用典的靈活態度。
註:以上均轉載自易文言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