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60513/d206696f89caf16f.jpeg)
读书时,是唯一能体会饿感的时候!
昨天中午接到从学校回来的孩子,犹如已经几天没吃饭,饿得嗷嗷叫,饥肠辘辘的样子太让人心疼。
我临出门时,还跑回去抓了一把零食,知道孩子会饿,先顶住一下饿感。
我当年读书住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妈,第一句话就是问有没有吃的。当时家里已经不缺吃不缺穿,妈妈总是会备一点吃食放在厨房。久饿之人吃到食物,那种感觉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这应该是我此生对于饥饿的唯一记忆。
我准备好了午饭,才出门接孩子放学。天气冷,加上肚子饿,要是回家还要等饭吃,这种感觉实在不怎么妙。
我自己不喜欢的感觉,也不愿我的孩子去体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60513/020edb75ec53c681.jpeg)
幸福很简单,比如冬天在有太阳的阳台上,吃着妈妈做的饭。
广东的冬天就是这样,屋外太阳暖洋洋,屋内冰冷冻得人直啰嗦,室内室外至少有5度的温差。
我们从四面通风的地下车库回家,冷得手发抖。
我看着阳台上明艳的太阳,心念一动,“我们去阳台上吃饭吧!”,两个孩子一听,觉得很新鲜,她们一向都是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旁吃饭的。
不过,她们很快响应号召,我搬妹妹的手工桌,妹妹搬椅子,姐姐盛饭拿筷子,三个人配合协同,很快就在温暖的阳台上落座。
在阳光下吃饭的感觉很好,两个孩子吃得欢快,全程面带幸福的笑容。
好像碗里吃的不是简单的排骨焖饭,而是吃着满汉全席。好像我们不是在自家简约风的阳台上吃饭,而是在七星级酒店的豪华包间就餐。好像吃饭的不只是我们母女三人,而是与世界名人共进午餐。
在那久远的读书时代,我也有过类似的幸福时刻。
我记得是高中时某一天放学回家,那时母亲在城里给大哥照顾孩子,我和父亲一起坐在家里天井的阳光下(农村老屋的布局,四面房屋的中间有一块露天的空地,挖一口水井,俗称天井),两个人端着白米饭吃着一个菜,是的,就一个菜,那个菜让我至今回味不尽。
那是用瓦罐子在柴火里炖的莴苣和自制五花腊肉。柴火慢炖,将五花腊肉的香味充分炖出来,左邻右舍都能闻到香味,莴苣将腊肉的香和油充分吸附后,软香,清爽,将荤素完美中和了。
那个初春的漫长岁月,乍暖还寒,我和父母用腊肉炖了各种菜,那个香味一直储存在我的胃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60513/372bc5790f6e0310.jpeg)
厨房的温度,决定着孩子的幸福度。
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才有精神去做其它事。
一日三餐,厨房里的交响乐每天要奏响三次。小时候父母站在村口喊我们回家吃饭,如今我们站在厨房门口喊孩子们吃饭。
一个厨房冷清的家庭,确实很难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快乐孩子。厨房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度。
孩子外出求学归来,能吃到父母准备好的饭菜,心就有了安定感,在外面所受的辛苦和委屈都会抛却脑后,吃饱了,就又有力量往前冲了。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冬日暖阳的阳台上,吃着父母做的饭菜。哪怕只是粗茶淡饭,也抵得上山珍海味。
这点幸福,足以驱赶冬寒,温暖心田。
【九洲芳文】投稿二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