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有位年轻的老师找我借书读,我一猜便知不是杂志类的,应该是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书,但实在又找不出来给她,随手翻身边一大摞教材、教参、考试卷、作业本,找到去年我给学生读的《爱的教育》,递给她,并指着封面上的字说“以爱之名,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封底“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睡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丏尊”“深入孩子内心”、“唱响爱的赞歌”、“凝聚人类美好品德”这些事对这本书最简洁、最中肯的评价和推荐吧。
是的,回想做班主任的经历,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便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读韩素静老师的《做温暖的老班》第一章,张万祥老师给她作序中写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感情’,他说:‘如果您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请您首先要在年轻的心灵面前表现自己身上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美——这一点很重要。这里指的不单是要体现教师以身作则这一巨大的教育力量,还要使儿童和少年懂得并感受到自己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的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美——细腻的情感和情感素养的美,真正的教育者是一个情感领域宽广的人,他能深刻地感受欢乐和忧愁、悲伤和惊恐、愤慨和恼怒。’”
张老师还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他们浓烈的感情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能否“成人”“成才”,关系到他们能否拥有幸福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能否不断充盈自己的心灵,能否健康成长……孩子的一切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能否幸福快乐,关系到天下父母是否对未来饱含希望……如果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孩子没有深厚的爱,甚至厌倦班主任工作,看见班级出现状况、学生不听话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由此厌烦学生,厌烦班级,厌烦工作,这样的教育必定会失败。”我看到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是对教育工作,对学生有着深沉的感情——爱。
所以,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来自己没有偏离工作跑道。这也是许多班主任工作的常态。用一个蹩脚的比喻,有时当班主任就像包办婚姻一样,既然结婚了,又没有办法离婚,就只有大胆的去爱。婚姻里哪有不磕绊的,我也有生气懈怠的时候,埋怨:学生怎么那么不开窍?家长怎么那么不通情达理?我把心都掏出来了,学生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口婆心呢?成绩怎么就提不上去呢?......“爱学生需要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可,要剥掉所有外在的、附加的条件。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是爱的这个人,而不是他的分数或者他的外表……”
正如《教育的目的》中说的那样,“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分数的化身,身为班主任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愿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学到韩老师的教育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