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
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不分离吗?
你能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气到最柔和的心境,像婴儿一样的纯真吗?
你能洗净尘垢、邪恶,使心灵回复光明澄澈而毫无瑕疵吗?
你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你运用感官动静语默之间,能致虚守静吗?
你能大彻大悟,智无不照,不用心机吗?
这些事如果都能做到的话,便能任万物之性而化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
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已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已为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了。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读
三十根车辐汇集到一个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否则车轴便无处安插,车也不能转动了。
揉合陶土成为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血的作用;否则器皿便失去了用处,连一点东西也不能包容。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否则也就毫无用处可言了。
如果明白这种道理,就知道“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所在,还是在于虚空的“无”。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
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终致视觉迟钝,视而不见;
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终致听觉不灵,听而不闻;
过分追求味道的享受,终致味觉丧失,食面不知其味;
过分纵情于骑马打猎,追逐鸟兽,终致心神不宁,放荡不安;
过分追求金银珍宝,终致行伤德坏,身败名裂。
所以圣人的生活, 只求饱腹,不求享受,宁取质朴宁静,而不取奢侈浮华。
他们主张摒弃一切外物的引诱,以确保固有的天真。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