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

作者: 98b720eb5bc8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8:59 被阅读21次
    文  释信本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句话大家也应该比较熟悉,出自《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就是与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在一起,跟他来往、交往,就好像进入芝兰之室,进到一个充满香气的房子,而且这香气来至于芝兰(一种香草)。

    “久而不闻其香”,一开进去时是很香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香味就闻不到了,“即与之化矣”,就与香气融合在一起,就闻不到了。

     “与不善人居”,就是与道德修养稍微差一点、有一些瑕疵的人在一起,就“如入鲍鱼之肆”。

    “鲍鱼”就是咸鱼,有腥臭味,腌制过后,腥臭味更浓厚。

    “肆”就是店铺,菜市场,进到这种充满腥臭的地方,可能一下子会承受不了这种臭,想要离开;可是站久之后,这种味道已经没了,感觉已经习惯了,也是融入这样的环境里去了。

    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进到新的环境后立刻就可以调整,我们的鼻子更是这样,无论是闻臭的,还是香的,最后都感觉不出来了,就跟它同化了,“亦与之化也”,就是跟环境融合在一起。

    这两句话文字很优美,表达的意思也很具体,

    这是孔子观察到我们一般人的交友状况之后,打的一个比喻,讲得很形象,就感觉香与臭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感受到;这种交友的利与害也可以直觉地感受出来,包括这种香与臭。

    还有一个关于孔子的典故,是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

    有一天,孔子对曾子说:“我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就是子夏,赐就是子贡。孔子说他死之后,商交的朋友会帮助他,让他在道德修养上越来越高,境界越来越高,“商也日益”;可是赐的学问、修养都会有退步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交朋友有关系。

    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比较有声望的有七十二个,这七十二个当中都各有专长,有“孔门四科”之说(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子贡比较有口才,很会说话,人也很聪明,反应很快,在什么样的场合,他都懂得要讲什么样的话,应对自如,这是他擅长的。所以他在政治上就很有影响力,而且很会做生意,口才很好,这是子贡。

    子夏却不一样,子夏比较内向,他擅长文学(古代的文学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文学,定义不是那样的,以前文学是包括典籍的研究或者历史、哲学这一方面的知识。)子夏在文献考查这一方面涉猎的比较多一些。

    孔子会说这样的话,是因为孔子发现,商交的朋友跟子贡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qk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