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内容非常丰富,除了“有后台的都被带走了,没后台的都被孙悟空打死了” 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揭露潜规则的段子,很多看似平凡的小故事里也揭露了很多道理。这些小故事因为角度刁钻,相信你以前没有听说过,希望杨教授的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带来启发。
西游记中有一个比丘国,在比丘国故事里,有两个小人物,他们的表现,反映了人性的善恶。这两个小人物在文中看似一笔带过,但是却大有含义。这两个人分别是守比丘国都城的一个士兵和驿站的一个驿丞。
一 驿丞
先说那个驿丞。话说唐僧一行人进入都城,看见每家人门口都放了一个笼子,笼里坐着一个小孩。唐僧感觉很奇怪,住进驿站后就问驿丞。
驿丞一听唐僧问这个事情,马上劝唐僧不要管这件事情,只管吃饭睡觉,完了抓紧时间赶路。
但唐僧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驿丞没办法,只得把国王昏庸,要吃小孩心肝的事情说出来。唐僧听了以后非常愤怒,决定要救小孩。
驿丞大惊失色,再三劝告唐僧,莫谈国事,第二天,唐僧准备面见国王。驿丞再次劝告唐僧,千万不要惹事情。
大家说,这个驿丞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杨教授认为他是好人。大家不要受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好人就是英勇无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其实这样的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人,都有私心,都要考虑自己的生存安危的。
这个驿丞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做出的这些举动,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有正义感了。
他在知道很多小孩将被国王吃掉以后,敢当着唐僧这样一个外人的面,大骂国王残暴,可见他是有很强烈的正义感的。
当唐僧问这件事情的真相时,驿丞劝说唐僧不要趟这趟浑水,说明他关心唐僧的安危。
但是,这样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罪恶面前的态度,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面对罪恶,他还是敢怒不敢言, 在整个吃小孩事件中,比丘国上上下下,没有一个官员或者百姓敢反对。或者有个别人反对,但力量不足被压下去了。
大家都知道,国王至高无上,大家对抗不了他,就像民国时期茶馆里到处悬挂莫谈国事一样,没有人敢公开反对。于是,大家都只能选择沉默。
驿丞两次劝说唐僧不要管闲事,第一次是善意提醒,第二次就有自己的目的掺杂其中了。
第二次即为唐僧上朝之时,如果唐僧在朝廷上提出小孩这件事,驿丞很有可能卷入其中。驿丞是为了自己的安危,所以一再劝说唐僧不要管闲事。
行善,是需要实力的,也需要付出代价,所以不要奢望别人无限度的善良,人都是有私心的。
唐僧为什么敢营救小孩?是唐僧比驿丞更有正义感吗?未必。
因为唐僧有孙悟空强大武力作为后盾,所以敢这样做。
最早唐僧不了解孙悟空的本事的时候,孙悟空打死强盗,唐僧埋怨孙悟空不应该打死人,主要是担心孙悟空跑路了,留唐僧去承担责任。所以说唐僧行善,也是有前提的。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其实唐僧和驿丞是一类人。
那么唐僧与驿丞是坏人吗?其实不是,能达到唐僧这个境界,已经很不错了。
世上有五种人:有舍己利人的,有利己利人的,有利己不损人的,有损人利己的,有损人不利己的。
损人不利己的是脑袋缺一根筋的,很少见;损人利己的是坏人,社会上那些小偷,骗子,地痞流氓就是这样的人。利己不损人的是普通人,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杨教授在内,都是这样的人,大家有善心,但是也有自己的顾虑;利己利人的是高手,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很多都是这样的人。舍己利人的是圣人,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大家都能在力所能及之处行善,社会就能变得更加美好。
二 守城士兵
人性也有恶的一面,下面出场的人物,比丘国守城的士兵,他的所作所为,就体现了人性的恶。
话说唐僧师徒来到了比丘国。孙悟空负责前去探路,可是,孙悟空找了半天,发现居然无人守城,直到走进城门,才看到在城内某处,有一个士兵在打瞌睡。这士兵不守城门,在城内睡觉,简直是光明正大的偷懒。
这里这个小细节,其实就是作者吴承恩在讽刺“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的现象。看来,这种现象不是现在才有,古代早就有了。
不过更具深刻含义的事情,在下一处。孙悟空走到士兵身前,把士兵摇醒。士兵一看到孙悟空,急忙下跪磕头,还说:“雷公爷爷饶命!”
原来,这个士兵把尖嘴猴腮的孙悟空当成雷公了。直到孙悟空说明他们一行人是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到这里来是询问如何进城找国王倒换关文的,士兵才松了一口气。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士兵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他“打个呵欠,站起来,伸伸懒腰”,一下子神灵活现起来,虽然还是介绍了比丘国的情况,但是态度一点也不恭敬了。
这个士兵从诚惶诚恐到神灵活现,从恭敬到随意之间的变化,非常值得大家琢磨。
士兵刚刚看到孙悟空为什么害怕?因为他把孙悟空当成雷公了,雷公就是天上的神仙。在西游记这个世界里,神仙不是虚无缥缈的,他经常在人间出现,掌握国家的命运,决定百姓的生死。
通俗点说,神仙可以看成是官员,雷公就是中央高官。
一个基层的小士兵,看见中央大领导下来视察,怎么不吓得战战兢兢的?等到士兵知道孙悟空不是雷公,只是一个普通和尚,马上态度就变了,说话也随意起来了。
神仙为什么可怕?因为他们有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能决定士兵的命运。而孙悟空告诉士兵自己只是一个和尚,也就是一个平头百姓,无法影响士兵的命运。所以士兵就不把他当回事了。士兵明明在偷懒睡觉,可是还是很猖狂地打着呵欠,懒洋洋的说话,如果这个士兵再横一点,说不定还要埋怨孙悟空把他吵醒了。
当然,如果孙悟空展现出他大闹天宫的本领,估计这个士兵又会吓尿了,把孙悟空当祖宗一样供着。士兵欺软怕硬的特点,被作者展现的非常明显。
在比丘国这个故事中,通过驿丞矛盾的心理,把普通人的善良但无能为力的心理描写的非常具体,又通过士兵的表现,反映了人对权力的崇拜和欺软怕硬的心理,作者吴承恩果然是大师,通过两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就把人性的善和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网友评论
善非善,恶非恶。
人心变,利长存。
善中恶,恶中善。
不过瘾,再来一首,
清水河中非清水,污尘落入水中底。
一棒搅开清水河,谁知清水是秽水。
瞎说八道,勿喷。才薄,求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