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难道是扫描仪?贪多不如求精!

作者: 沐丞 | 来源:发表于2016-08-26 07:40 被阅读1214次

    文/沐丞

    (图片来自网络)

    01

    我经常看到有人推荐书,而且一推荐就是好多本,推荐者也经常以每年读几十本书而自豪。多读书、读好书肯定比不停的刷朋友圈或微博好,也比看各种公众号的碎片化知识好。但是读书不仅仅是看,只有引发自己思考,对自己有帮助的读书才更有意义。人脑不是电脑,不是眼睛看了就会瞬间扫描并永久存储了,所以读书这个事贪多不如求精。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朋友在整理书籍,好几百本书铺了一地,他在朋友圈里问大家怎么整理。我的回复是按照“扔掉”、“送人”、“保留”来整理。他都舍不得,觉得都是好书,自己还会再看第二遍。可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其实很多书籍都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看了之后就没什么印象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这些书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读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不费脑子,多以休闲类的读物为主。如果是这类书,你一年读几十本,除了浪费时间和金钱外,根本没什么收获。

    真正的好书多半读起来不会那么轻松,你要思考,甚至要按照书中说的去实践,那么又如何做到三五天就读完一本呢?不排除有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消化知识快的人群,但是这些人肯定不是普通人。

    02

    最近一期《罗辑思维》的节目名称是“如何成为一个高手”,罗胖在里面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想成为高手就要做到“刻意学习”,而学习这件事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什么寓教于乐,必须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所以你想依靠看美剧,多听英语歌去提升英语能力,但是却以一个享受剧情、放松心情的心态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除非是把听到的语句仔细琢磨,查语法,学习生词,这样才有可能提升。所以看书学习也是一个道理,晚上睡觉前读一会言情小说,下雨天躺在沙发上看一会心灵鸡汤,在咖啡馆悠闲的翻翻杂志,这些统统是属于没有脱离自己舒适区的读书,充其量就是享受生活。这些不用动脑子的书,一年读一百本都没有用。

    还有一些书看似是攻略、技巧,偏工具类的书,或者是一些大师、达人在某些领域的经验,但是你只是看,自己没有去运用和实践,也没有什么作用。按照罗胖说的,无论你看的什么内容,只有做了笔记并且跟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衔接,这才是真正的起到作用。

    之前有个朋友推荐我关注某位被称为“知识管理”教主的公众号,我随便看了看,除了一些人生感悟,小资生活,还有拍的花花草草的照片根本看不到什么实质的内容。什么读者送了她几斤蘑菇,她怎么做出来,吃下去的都要写成文章。照片中总要有意无意显示出她大大的书架和满满的书籍,这就是知识管理了?

    罗胖说真正有知识的人从不会炫耀他读了多少书,家里有多少藏书,连罗胖他自己都承认家里好多书都没读。所以看到别人贴出一堆的书单推荐,满满的书架图片,一摞图书旁的自拍也别急于就认为他真正读完了所有书。看完书,跟吸收了书中的知识并加以运用是两码事。很多时候他们只不过是想让你以为他们读了很多书,然后让你自愧不如而已。

    03

    我也遇到很多爱分享知识的人,每天都会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大量的文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仁兄的时间真多。对于这类爱分享者的心理大概是,看,我学习到了一个新知识,你也快来看看。你不看你就落后了;你看了但是不懂是智商有问题,所以我比你更能学习新知识,你要改进不然就会一直落后于我;你看了也懂了就要感谢我把这个知识分享给了你。

    如同我们平时收藏的文章、网页不会再去看第二遍一样,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如果没有嫁接到你原有的知识体系上,你也只不过是看了而已。按照罗胖的说法,如果觉得对你有用,哪怕是只写一个字的心得体会也是有意义的,这至少是让自己跟这个知识有了一个互动。

    我们现在总在不断的接受碎片化的知识,然后又把自己的时间碎片化,看似是在不停的学习,但是其实都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订阅了大量的公众号,一有时间就去刷,好像是在不断的接收新东西,但是根本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根本没有改变大脑的神经元的连接。

    我记得有次跟一个老同学吃饭,期间跟他介绍我们正在做的一款App,他拿过我的手机在桌面上翻了翻,很疑惑的问我怎么手机上就这么点应用。当时我的手机上大概也有两、三屏的应用,他给我看了一下他的手机,有七、八屏的应用,而且有很多都是文件夹,总共至少也有两百多个应用吧。他仿佛是在说,看,我会使用这么多的应用,我是多么时尚前卫,多么的效率达人,多么会玩转手机。可是谁又会天天使用那么多应用呢?看似多,其实都是累赘。

    秉承“断舍离”的思想,我每周都尽可能的去删掉一、两个应用,解除一个关注的公众号,屏蔽若干不熟悉的人。现在我手机屏幕只有一屏多一点的内容,关注的公众号也非常少,微信朋友圈也屏蔽了大量的人。因为我不是扫描仪,没法获取那么多的内容,关注太多无关紧要的内容只会迷失自我。

    所以,不用去羡慕那些一年读了多少本书的人,也不用鼓吹什么在火车、地铁上读书的民族,飞机头等舱读书的精英,真正把书中的知识跟自己的知识嫁接起来的读书才有意义,否则只是空有量而没有实际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1359bdfefe6b:看书,还是自己随性来最好,我就有时一下子看好多本,有时几个月也就看那么一本
      • 相伴读书:非常拎得清的一个人,一直都在向你学习😊
      • 張夓:我最近就在读于丹的最美古诗词,我给自己定下一周看完,读完你的这篇文章,我觉我有点暴殄天物了
      • 椬yi:几点不能苟同:
        1)碎片化的知识也是知识。鸡肉切成丁还是鸡肉,它不会变成牛肉。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否定碎片化知识。碎片化知识有其价值,因为现代人很多时候只有碎片化时间。而且,鸡肉丁比鸡块更好消化,不觉得么?
        当你在碎片时间可以多吸收碎片知识,在整块时间可以多看看大部头,没有谁更高明。

        2)公众号、微博微信不是浅薄知识的代名词。
        这些领域里良莠不齐是事实,但书店里的书也同样是良莠不齐的,关键在于甄别和筛选。公众号也有好公众号,也有文章,就看你淘不淘得到。公众号虽然没有门槛,但他的订阅数阅读数是可以反映他的价值的。看起来高端的大部头并不天然比公众号高明。同样的,写出大部头著作的作者也可以开公众号。
        3)精有精的好处,多有多的妙处,知识积累讲究深度也讲究广度。不是所有人做事情都是为了炫耀。也许你在别人眼里,也在炫耀着自己的所谓极简和精尖。手机上的应用别人就是觉得有用才下载的,大部分人不是为了炫耀,因为很少有人有闲功夫翻看你的手机。反正我是一直感叹自己的手机内存太小,见笑。。。

        以上,不好意思又吐槽了。。。

        3)
        椬yi:@沐丞 是哦,说实在的看了很多公众号文章有时也跃跃欲试呢,向你学习。。
        沐丞:@蚁鹅 你有时间写这么长的吐槽,不如输出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
      • e7eae7c65f33:一年的读书误区
        现在大二一切为时不晚
        我还年轻
        找到对的方法坚持下去
      • 啊荣啊:赞同
      • 946d196c054b:定期把不会再看第二遍的书送人、朋友圈人数稳定在150人以内、APP不会超过50个
      • 赵万龙:是啊,贪多嚼不烂,就如古话说得,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一样。
      • 5f988838c52b:非常赞同,我也不喜欢别人说,怎样怎样快读,对你掌握有用。如果没有理解,那有又什么鸟用
      • 一鸣:我对速读法也有所保留,至少我认为不适合阅读文学类的。文学类的书是需要慢慢品读才有味道的,看得快了就丢了重要的东西。
        沐丞:@一鸣 :grin::grin:
      • 糊说巴道:完全赞同,若论经典的书,就有人类历史直到现在,汗牛充栋,谁能读得完?尽可能地把书本里的知识吸收才是最正确的读书方式。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沐丞:@糊说巴道 :+1::+1:
      • 6号特工:我每天5点早起,保证2小时的阅读只能写出一篇读书笔记来。要是碰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种难度的,3个星期才写出来。之前一直焦虑自己读书太慢。看到你的文章安心多了,实在是没必要求快。
        6号特工: @喵小丁 嗯。我也正在训练自己
        甜甜女王:@小李飞书 这个怎么说,其实好书并没有那么多,再来阅读速度这种东西,也有可能是指一个人读书很快,一本书可以反复读很多遍不费力气。但如果是阅读量,也能飞快的速度获得,除了天才等特殊情况,我想不出别的解释。读书这个肯定是需要时间的,我以为最好是通过练习掌握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不必过分求快或求慢。
        沐丞:@小李飞书 :fist::fist:
      • 抒简:要大师的不要畅销,要第一手不要翻译,要精读不要泛读,要做笔记不要靠记忆,要贴近业务不要发散
        e7eae7c65f33:@抒简 读英文原著我现在开始的很心累
        沐丞:@抒简 :+1::+1::+1::+1::+1:
      • 2c4d365eb69b:对对对,一本小说读者读剧情,作者看细节。最近细读一本小说方觉作者细腻心思
      • 未央青浅:嗯,道理是这样。但也不能那些“扫描仪”,至少它们有心上进,吸收的少而已。走好一条路,需要尝试很多方式,有一天,它们回首,会理解的。
        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做好笔记理解作用翻盘,真正做到的也少,一生,你能这样对待十本好书。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
      • 爱山爱水爱自由:太有道理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得抓住重点去精读,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东西为自己所用。
      • 袁小肚:白岩松曾经说过:“其实炫耀读多少书和炫耀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都挺招人讨厌的 ”
      • 进击的刘安娜:读了你这篇文章我就马上删了三个app:smile:
        进击的刘安娜:@沐丞 :flushed::flushed::flushed:本来也没有那么多啦
        沐丞:@进击的刘安娜 争取每星期删三个:grin:
      • 安雅敏敏:简约=高效。
      • f5024afe37fa: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有太多的人晒书单,晒一个月读了几十本书。有时候我在想,这些个一个月可以读二三十更有甚着是三四十本书的人,我就想问问,一个月看完后,你能不能说清楚所有的书名和作者,译者?是否清楚每本书讲的什么?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一本书,甚至是这本书哪一部分,哪一章节自己最为喜欢?自己最喜欢的书是否做了详细读书笔记,是否写了读后感?。。。我觉得,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做到,还是少看一些,看的精一些,让每本书的精华为自己所吸收。
        沐丞:@颓废者 :+1::+1:
      • 霜天晓角S: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推崇快速阅读,然后就一起打鸡血,什么书都要快速阅读,哪能深刻理解
        沐丞:@霜天晓角S 因为他们是扫描仪:joy:
      • V微凉:读透一本书,记笔记,实践运用,复盘,才能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 c45613706d7b:我有感触,读书需要精读
      • 03f317665a19:非常赞同,很多人只是表演型人才,看过很多声称一年几十本书的人,后来发书照片才知道都是些畅销书,那样的书,我一天也能读一两本,但是留下来的可取的可能也就两句话而已。
      • 深漂第5年:多看精读做笔记
      • 筱_飞:是的,我转载别人的博客也算是“写”的一种。有时候会修改一点。 理解-写出来总结-运用-反思-创新

        屋子好多书,但是看完的却不多。总有各种个样的理由打断自己...
      • 笨小孩__:赞同作者的观点,只有消化并实践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拒绝空洞无意义的扫描,多注重质量
      • c049c80253b3:的确是这样的
      • 一直都还在:很棒,读书不仅仅是读还要学以致用,多读书,读好书,选择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工作。

      本文标题:你难道是扫描仪?贪多不如求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ca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