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8 八十三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论语·里仁篇》的第十七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人常常把儒家和道家这两派对立起来来理解,实际上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儒道同源。甚至呢,有些地方,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这一章。
在《道德经》里,老子曾经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啥意思呢?就是当我们遇到了比自己好的人的时候,他就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遇到了不如自己的人的时候呢,那他就是我们的借鉴。
把老子的这句话和我们今天讲的这一章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他们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呢,用不同的语言来把它给表达出来。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就是说在思想行为方面做的好的人是那些做的不够好的人的老师。那就是这一章里的“见贤思齐”。“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那是从反面来说的,就是不善的人,他实际上是为善人提供了教育的资源。那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在这一章边就体现为“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来看看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和周围的其他人发生着不同的关系。一个人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影响,周围的人呢,也对他产生了影响。这里包括朋友、亲人、同事,他们都在无时无刻的改变着我们,也在帮助我们进行自省。
如果社会上的所有成员都按照这个原则,也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那肯定是一个美好而和谐的社会。但是事与愿违,有人的价值观总是反过来的,要么是“见贤不思齐”,看到别人表现的某个方面比自己好,他总是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嫉妒心理,这个人怎么还不出事儿?他总能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算暂时看不到,他也希望别人将来会不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见不贤”不是去反省自己,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骂人,去做一个键盘侠来释放自己的这个暴戾之气,总是想着如何去规范约束别人。这和孔子对人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孔子思想的一个内核就是“反求诸己”,他做的所有事情都着力于内在,在思考自己到底能干啥,到底能干好啥。无论是“见贤思齐”还是“见不贤而内自省”,都是在问自己。
见到了比自己好的,他就在想我能不能向他学习,做的更好。那么,见到不如自己的,他就在想,我能不能够从他身上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无论是正反两个方面,一个真正的贤者都是在自己身上下工夫的。
由此可见,热心肠的孔子和冷眼旁观的老子,他们有时候在思想内核上是一致的,是相通的。我们学习《论语》,我们学习《道德经》,也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完善我们自己,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和谐一点。
*老子这段话一般译作:善人可以做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华杉讲解〔摘〕
一般说来,见贤思齐,每个人都大概晓得。见不贤而省察自己,就很少有人有这意识。而这后一条,比前一条有价值得多!这样你既能宽容他人,又能检讨自己,天地完全不一样。
张居正直解
贤,是有德的人。齐,是齐一。不贤,是无德的人。省,是省察。孔子说:“人之自修者,砥砺之功,固当尽于己,观感之益,亦有资乎人。如见个有德的贤人,心必羡之,然不可徒羡之,又必自家思想说:‘善本吾性,事在人为,他有这等贤德,我何为独不能?’必勉力奋发,定要与他一般才罢,这是见贤思齐焉。如见个无德不贤的人,心必恶之,然不可徒恶之,又必自家省察说:‘为恶甚易,自知甚难,他干的这等样事,莫不我身上也有?’一或有之,必当速改以复于善才罢,这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夫见贤思齐,则日进于高明,见不贤内省,则不流于污下,此君子之所以成其德也。然是道也,通乎上下者也,人君若能以古之圣哲自期,而务踵其芳规,以古之狂愚为鉴,而毋蹈其覆辙,则为圣君不难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