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语言·翻译大学生活
如何优雅地啃完一本英文大部头|句段篇

如何优雅地啃完一本英文大部头|句段篇

作者: 尚洲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21:08 被阅读488次

    之前有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大规模、长期地扩充英文词汇量的方法论。链接如下:

    单词记忆的本质|锚定效应

    这篇文章是基于词汇的基础上,继续解决句、段、篇的问题。事实上,不论是从词、句、段、篇的角度还是阅读速度上,问题都是容易被解决的,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甚至短到读完这篇文章)可以解决的。真正阻碍我们的,是知识储备的匮乏和知识结构的混乱,这是需要长时间解决的。

    目录

    暴力解决长难句

    难句

    长句

    段内的主动阅读

    ACTIVE READER 的两个条件

    如何找到句子主干

    段内逻辑预判

    篇章的特权阶层

    逻辑乱了怎么办

    把二维的文字读成三维的

    暴力解决长难句

    长难句被很多人当做是除了单词外的唯一难点。事实上,这才是个开始。由词,到句、段、篇、卷、域等等,前面的只是工具,而后面的才代表了阅读的目的。因而,作为一个工具,分析长难句就成了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知道每一个部分的语法成分,它们与我们的真正目的——读懂这句话的意思无关。

    从学英语以来,我们就开始学语法,但是关注的更多的是那些细枝末节的语法,注重记语法里的“特殊情况”,反而忽略了句子的本质。所以,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将很多的语法成分合并,只要他们表达的是同一个含义,能够用同一种方式解释,就当成是一回事。

    首先,可以把长难句分成难句和长句来看。

    难句

    所谓难句,无非就是句子怪、不按常理出牌,再细看,无非就是两种——修饰和倒装。

    修饰,在我们熟悉的语法现象里包括了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等。比如说:a man walking on the bridge, a pen on the desk, a computer owned by mike, a document which I mentioned before, a fact that the Earth revolves around the sun。所有的的这些现象,就是一堆词组成的一个意群修饰一个中心词,按照中文的逻辑,我们更习惯于把那些修饰语放到中心词前面来翻译。所以以上这些现象,都有同一个解决办法——倒过来读。结果就是:一个走在桥上的人、一支在桌上的铅笔、一台麦克的电脑、一份我之前提过的文件、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事实。

    倒装,在我们熟悉的语法现象里包含了宾语倒装、主语倒装、状语倒装等等。句子产生倒装的原因有两个(使用倒装的结构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们在写作中也不能无缘无故地使用倒装):

    一种是,在英文当中,句子的重点应该被放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因为开头是一开始就读的部分,印象深刻,结尾是刚刚读过的部分,也印象深刻,所以,当某个需要被强调的部分不在这两个位置时,句子的语序需要被调换。另一种是,句子的某个部分太长,为了避免这个部分导致句子头重脚轻,把这个部分移到句子的尾部去。

    比如说: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Thomas Jefferso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这里“that”引导的整个从句都用来修饰these truths,并且是句子真正想要说的内容,是重点,所以被放到了句子的末尾。原本的语序是:We hold these truths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o be self-evident.如果这样写,整个句子的重点就被淹没在文字当中了。

    *在第二种情况里,只有当句子中某个部分后面的修饰长(例如上面的句子)时才会倒装,如果修饰都在名词前,再长也不会倒装。

    长句

    英语是一门简洁的语言,而简洁往往会带来阅读的障碍。在长句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了避免句子的重复和冗余,存在大量省略的情况。这样的省略甚至可以在很短的句子中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说:Ours is a tragic age.你不需要说Our age is a tragic age.因为这样会多一个词,并且多一次重复。

    第二种简洁的方式是英语中有很多物称主语,或者叫无灵主语。这与我们在中文中的习惯是不同的,容易造成阅读的障碍,例如这个在短句中的例子:如果我们要翻译“很多人对政府不满”这句话,我们很可能翻译成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discontent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这个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不够简洁。更好的翻译是There is widespread discontent with the administration.在英文中,没有必要强调“人们“怎样,只要说明事件本身就可以了。又比如说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English.就比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English.要好。

    当然,除了简洁之外,有些句子就是长。我们大脑的储存容量太有限了,导致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其实,这是由于中文和英文书面语表达的语言习惯不同。中文表达像竹节,一节一节并铺开,用逗号联结;而英文表达像枝干,一支一支分叉出去,一个从句嵌套一个从句。

    比如说:Several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Russia recently of people who can detect colours with their fingers,and even see through solid doors and walls.首先这个句子有一个倒装,“of people”是用来修饰“cases”的。其次,我们在翻译时候,正确的翻译方法是把每一个从句断开,所以正确的翻译方法是“最近在俄罗斯报道了几个事例,有人能用手指读书和辨认颜色,甚至能够看穿厚实的门和墙壁。”在英文中碰到长长的从句,不用读完在回过头来理解,只要用一个“那个”来代表从句修饰的词就好了。比如说“One case concerns a girl who has normal vision.”,翻译就是:“其中一个事件关注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拥有正常的视力。”这样正好是符合中文语序的,而不是“其中一个事件关注了一个拥有正常视力的女孩。”这样当句子长了理解就会有困难。

    段内的主动阅读

    ACTIVE READER 的两个条件

    在解决了句子里的“长”“难”问题,接下来就要理解一个段落要表达的主要含义了。作为一个主动阅读者,我们需要养成两个习惯,一是不断处理读到的信息,而不是一路读过去了事,二是要能够预判下一句、下一段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预判作者接下去的意思是顺承的还是转折的。

    如何找到句子主干

    首先说第一步:处理读到的信息。在任何一句话中,每一个单词都不是同等重要的,每个句子有他的主干,表达的是句子的核心意思,是句子要强调的内容。这样的主干主要有三种情况:在简单句中是句子主谓宾,在复杂句中是主句主谓宾,在表达观点的句子中是观点本身。

    这些词,可以被视为句子内的特权词。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从句中的主谓宾误认为句子的主干,从而误解了句子的意思。事实上,从句中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让步,例如当从句由while, even if, in spite of等等引导的时候。所以我们要找的是不属于让步成分的、主句中的、往往位于句子首首尾的(根据长难句当中的分析)主谓宾。

    段内逻辑预判

    我们先来看一篇经济学人上的短文章:

    Shaking off the Blues: IBM's Results

    When the technology giant posted results three months ago, it seemed to be putting an end to a nearly-five-year decline in quarterly revenue—even as “organic” revenue, which excludes M&A,continued to fall. But when it reports today, things are once again likely to look worse: IBM’s main legacy businesses(software and services that allow customers to build their own computing systems) are said to be shrinking faster than the firm’s new “strategic imperatives”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yber-security) are growing. Only at the end of 2017, perhaps, will the new businesses, currently 40% of overall revenue, be bigger than the old ones. Investors have shown patience with “Big Blue”: its shares have risen nearly 30% over the past year, slightly outperforming the market. They may climb further should Donald Trump follow through with his ambitious infrastructure plan: IBM should be a beneficiary of spending on, among other things, wired-up “smart cities”.

    在掌握了段内逻辑预判的规则后,事实上我们只需要读到上面加粗的几个词,就可以预判和理解作者的基本态度了。带着这样的预判去读文章,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时更准确的猜出其中的意思。同时,也不会被作者一次次的转换态度弄得晕头转向。

    段内逻辑预判有三个规则,也就是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意味着作者的态度将发生转变。一是出现But, yet, However, nevertheless等转折词(这里要注意,如果是句子中逗号后小写的“but”,那么它意味着句内的转折,应当根据上面“如何找到句子主干”的方法,把but后的主谓宾作为句子的主干,事实上,这里but前的部分就是句内的让步,不能归入句间转折的类别),二是转换描述的对象,三是转换时间背景。

    在上面这个文段中,“ putting an end to a nearly-five-year decline in quarterly revenue”意味着IBM业绩转好,作者是正面的态度。But后转折,呈现负面的态度,表达老业务缩水的速度要比新业务增长的速度快。接着描述对象由IBM变成Investors,因而态度又转变,表达投资者依然看好IBM。

    篇章的特权阶层

    逻辑乱了怎么办

    有时候,逻辑还是会乱掉。作者仿佛突然态度就转变了,然后不知不觉一个But又转回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把这一段文字打包封装,提炼出一个核心意思。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发生是因为,But前其实是前文提到的句内让步的类型,但是由于让步过长,所以变成了一整句话,看起来像是作者的态度突然转变了一样。

    这样的打包封装不该仅仅用在句子逻辑乱了的时候,我们的短期记忆是很有限的,因而很容易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尤其是在读非母语的文章时。所以,我们要及时把上文的几句话、一段话提炼出一个核心意思来,这个核心意思要尽可能短到只有几个词,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在头脑中一团糟。

    把二维的文字读成三维的

    文字是二维的,只有一个方向,一行一行一直下去。但是作者的意思却不是二维的,它可以被分为三种逻辑关系,分别用三种逻辑图来表示:列表、对比表格和因果逻辑树。

    列表 对比表格 因果逻辑树

    在我们提炼出一段一段文字和核心意思后,在脑中就要形成这样的逻辑导图,这样才能形成了三维的图景。这个图景也许与作者写作时脑中的图景不完全一样,但却形成了与作者真正的交流。

    以上就是解决所有啃一篇英文文章时的语言障碍的方法,但是很多时候,真正阻碍我们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语言,而是:知识储备不足,知识只有碎片没有结构,误把页码当做读书的进度条,妄图把一本书的阅读任务平均分配到每天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下次再尝试写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优雅地啃完一本英文大部头|句段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bu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