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片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村上春树
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是村上罕见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 "性与死"是村上规定不可触碰的话题,但这部小说的问世,打破了村上的原则。用清新、恳切的语调来讲述两个人生的终极问题。
读过村上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的语言简洁突出,魅力十足,赋予文字以充分的想象力。感伤而不压抑,坦率而不低俗。透过人物复杂的关系,加之富有趣味的文字。
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
挪威的森林乍一看这书名,我脑海里就浮想联翩,画面感十足。自己孤身一人 ,走在迷雾的森林里,聆听鸟儿的鸣叫,树叶伴随雨露的沙沙声,时不时透过树叶折射出微弱的光芒。空旷而又寂寥,我环顾四周,终无一人。我不停的走着,走着走着我迷失了,走着走着我消散了,原来这世界我不曾来过。
要说读完《挪威的森林》给你第一感觉,就是有关于几个青春少年,爱恨情仇的情感题材小说。以爱情为线索,探寻故事的内在联系。但这爱情只是本小说一个潜在的引线,是初层面阅读出来的感受。只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深刻体会村上想要表达给世人的情感。
在小说开头"37岁的渡边在波音747飞机即将降落在德国时,听到一曲《挪威的森林》,突然万分感慨"。这个开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这缺恰恰是小说的起点,为文章奠定了悲伤,怀旧的情感基调。他并不只是一个男生对青春年少感情的懵懂无知,而是涵盖了六十年代末的日本社会所特有的迷茫和动乱。
村上在访谈中曾说过,“60年代末期或许是一塌糊涂的年月,但拼命活着的实感还是有的……时至如今,的确有打动人的地方。” 这同样是村上对于过去的缅怀,对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在小说中都可以找到特定的人物原型,像是在"寻求自我,找到自我"。
绿子的出现小说以"绿子"的出现,成为故事的转折点。绿子是明显不同于其他角色的人物,她的到来,犹如一束温暖透明的光,照亮了灰暗低沉的四周,那是光,那是方向。绿子轻快,活泼,元气满满,像天使一般照亮人间。和绿子在一起,好像空气都变得清新,散步都变的步伐轻快,饭菜都变得可口,史书都变得饶有趣味。
渡边需要这样的绿子,来暖化他,为他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让他渐渐忘却不曾拥有过的直子。渡边真真切切的明白,直子一直都深爱着木月,不曾忘记。绿子的出现,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让他感受到原来世间还有这样光彩照人,活灵活现的"绿光",他一次深切感受到被爱着的感觉。
外表下活泼开朗的绿子,实则也有悲惨的身世。她经历了母亲的死亡和父亲的病重,并不是一个单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但她面对生死的态度和直子,渡边有所不同。渡边在朋友木月死后早早就领悟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直子对于挚爱的死亡则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渐渐变得抑郁病态,无法超脱出来。
如果你敞开自己,就能痊愈。
渡边在经历尘世后,逐渐学会了遗忘的能力,而直子生活在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疗养院,每天过着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却依旧无法忘记木月,无法摆脱痛苦。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是直子和渡边终究无法在一起的终极原因。
渡边需要绿子的爱,需要绿子来暖化他的心,他更需要连接现实世界的精神纽带。我们每个人身边总有绿子这样的人物出现,她能带给我阳光,带给我们希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生机勃勃。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再相逢。
绿子曾问渡边形容下对她的爱是什么样的?渡边思考后回答"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好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滚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说棒不棒?”绿子说,“太棒了!”于是渡边告诉她,“我就这么喜欢你。”紧接着,这个比喻又扩展成:“喜欢你的程度,就好像森林的老虎都溶化成黄油!”
有着孩子气的成人对话,充满孩童趣味的异想天开。渡边渐渐被绿子感化,渐渐从阴暗中走了出来。他的语言都变得充满能量,温暖阳光,不再是以前那个不停感慨人生,悲叹哀怨的渡边了。
喜欢和绿子在一起的渡边,那时的他才是真实完整的他。直子和渡边只能算是连接着木月,达到了灵魂上的契合,而绿子和渡边是灵魂和肉体相互交融,才算的上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挪威的森林》是在战后的背景下书写的,却没有战后凄惨悲凉的文字气息。诉说的青春年少之事,却不同于其他青春爱情小说,有着稚涩阴暗的黏腻感。对于语言的描述,情节的铺设,远远不同于其他的言情小说。
这让我不禁想到,午夜巴黎里的海明威说的这样一句话" 这是一本真实的小说,透过它我们能看到我们自己。"几十年后,回过头再来在读它,肯定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亦可以是直子,亦可以是绿子,亦可以是玲子那般模样。
但我更想如绿子那般活着,成为你最后的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