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要等过了元宵才算结束的,只是大家庭中的流动和分散、小家庭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反过来其他吸引注意力的事物越来越多,导致一家人不管在不在一起住,其实能共享的时间、活动、话题等都变得稀缺。
过年过节能在一起聚聚就难得了,相聚的质量更多以各种形式聚餐、活动的热闹、高兴来衡量。越是有期盼,有时越是事与愿违。平时有距离而没有机会呈现的矛盾和冲突经常还借节假日相聚和人际往来增加暴发出来,过年过节家人闹架或从什么时候开始互不往来并不鲜见。
如何在当今的家庭格局中维持家人之间好的沟通和理解,在年节时机通过家庭关系的考验呢?功夫在平时,年节巧把握。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平时的沟通是基础。
对于老人(反过来老人对中年子女):形式上,在身边的儿女多将微信群话等新花样耐心教给父母,这样,咫尺天涯,沟通无阻。内容上,多主动汇报,少询问说教,性格活泼的家庭成员多调节气氛、引导话题。这点上我是做得不足的,以致于今年过年又惹老妈生了气(见前几天写的《【心情随笔】儿时重现》),准备缓些再补救吧。
对于子女:这里对于幼儿陪伴就不多说了,主要看看那些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他们在寻找自我,有点小叛逆,不愿跟父母腻着又其实在意着父母的评价,沟通需要特别注意。既要给孩子空间,又要细察其情绪状态变化,聊天的时机也要把握好。
前段时间,初三的儿子整出很多事来:青春期心事萌动的分心、偷拿家里旧手机和借同学手机聊天(前一年已没收其智能手机)等等。我会表达气愤和气愤的原因,同时也肯定他跟随我们出国又回国适应环境上做的努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成长,引导他进一步理解真正想要的自我和环境对自己的要求,希望他坦荡表现自己,在一些有自己不同想法的事上跟家长、老师做好沟通,这是尊重、也是责任。还有自律与自由的关系。这些交流,我并没有集中在一次的说教上,而是从零星的事件和观察的状态入手,用探讨的方式跟他聊起,孩子通过多次谈话的补充、拼接,能够完整理解了我的情绪和观点,也会启发他做更多角度的思考。如果是趁他犯猎时,扣上一箩筐大道理,估计孩子消化不了,也会非常反感。
最近,我从同学那儿学了一套韵律运动基本动作,帮儿子、先生操作。儿子还挺喜欢,先生因才做过一次、体验还不足。希望能帮到他们增强脑干功能,消除紧张,协调身心,显然也有助于我们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结。儿子也会用他的鼓点节奏给我和外婆捶捶肩背,真是很惬意的享受。
一套很好的韵律运动操亲子间、伴侣间的亲密关系需要靠带着爱的坦诚交流(包括冷战很多年的家人,或许书面的交流也是可以一试的方法)和合适的身体触碰来加强。同时即使有冲突的真实关系也比没有联结的虚假或脱落的关系强,所以回避冲突永远不是解决之道,只会导致关系的疏离。如果是一般的习惯和偏好不同,则要多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相互多些理解。(参考《【心情随笔】习惯与偏好不同的家人怎么一起过年》)
所以,平时下了功夫,逢年过节往往是幸福的家庭仪式。如果平时做得不足,节假日也是很好的机会去联结彼此;如果有什么冲突暴露出来,同样是很好的机会去加强沟通。任何当下的时刻,都值得我们珍惜和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