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企业的灵魂人物——老板一向都是最努力、最用功的那个人,那种无所畏惧带着团队往前冲的精神,当然值得大家鼓励和学习。
然而做企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你和你的团队战斗了几个夜晚,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一个方案,在实施中,并不能给你带来很好的营销效果。
为此你一定会不断的产生这样的疑惑,“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这些事情,对企业真的有帮助吗?”
你所谓的努力,真的有用吗——1——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创业故事,也许对于解答这个问题,能够起上一点帮助。
我有两个同学,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在读书,长大后一直从事装修的工作,由于装修的强度很大,环境也不大好,在积累了多年后,他们就想转行去做建材生意,虽说一直在从事相关的行业,但是具体真到了想开店铺的时候,做哪类产品,心里还真的没有底。
最终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产品进行了选择。
同学甲,选择了去建材市场蹲点守了三天,看看消费者对于哪类产品的需求度较高、市场上哪类型的产品空缺度严重,同时在蹲守的时候,也积极主动的和消费者去沟通、交流,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产品。
同学乙,选择了相信经验,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和网上的宣传广告,选择了一款产品。
其实最终的结果,大家一定能想象得出来,在这个房地产爆炸、装修火爆的市场上,同学乙的生意始终做的不瘟不火。
与此对应的是同学甲的生意,异常火爆,分店覆盖了周边的县份上。
这固然有个人能力的问题,但是我想前期他们对于产品的选择,一定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他们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有没有亲自深入去了解消费者。
所以企业管理者,你一定要清楚,不深入消费者,你90%的工作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深入消费者,你才能发现商机——2——
不深入消费者,让你的想法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同行就是最好的老师,消费者就是最好的方向。
我们生产出来的任何商品,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单。
你脱离了他们,企业如同盲人摸象,试问这样的企划真的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内心吗?
我记得刚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一家公司,面对着墙上的各种数据、文案、创意、心中就冒出了一个疑问,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真的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吗?
上班的工作就是打开电脑凑出一堆数据、每天看着数不清的干货、秘籍,但是这样真的有效果吗?
上班吹空调、下班坐公交,两点一线的生活,你连消费者的影子都看不到一个。
你拿什么来击中消费者的内心。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无病呻吟类的自嗨。
有人说,现在进入了电子时代,你那一套早就是老皇历了好不好?
但是我想说的是,手机、实体,只是手段的变化,隐藏在这些手段后面的还是活生生的人,交流方式也许在改变,但是对于消费者内心的探索,永远不会发生转变。
你PPT做得再好,也不能为你多带来一个客户。
你数据做的在漂亮,那也是自我麻痹的欺骗。
因为,你从始至终都没有和你的消费者打过交道。
人性的洞察是在交流中产生的,而不是在意淫中诞生的。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不用大脑的思考,很难取得成绩——3——
各种拖延症,会让你的企划效果只有最终预计的10%
拖延症,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词语,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生活中,这种症状带来的影响不大,最多就是少吃一顿饭、少做一件事。
但是到了企业中,这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企业的管理者由于操心的事情多,再加上很多事情都是突发性的,这样就给拖延症形成了温床。
前期时间多的时候,就缓一缓、不急、慢慢来。
往往到了最后一看时间,哇,只剩下一天了,突击赶工,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事情,在一天之内完成,这种企划的效果,我想能有原来的10%的效果,就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因为忽视了平时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检查,最终给企业造成了太多不可估计的损失。
用100%的时间只换回了10%的成效,拖延症的治理绝对值得人关注。
拖延症,企业供销的最大天敌——4——
不懂得授权,事无巨细,亲自主导,结果事事通、事事差。
一个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人,商场千变万化,只有临机应变,才能度过难关,倘若企业领导不懂得授权,什么都要抓,那么很多临敌致胜的机会,就要错失,一层层上报、一层层的审批,最终的结果就是贻误商机,对企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一个好汉三个帮,汉朝建立者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够得到和职位相匹配的授权,职责分明,才能临敌致胜。
倘若事事都操心,多而不精,临敌对战,还要层层上报,这样出来的实际效果,你觉得会高吗?
不懂得授权,你的员工还不如机器人,哪来的效率消费者、拖延症、授权,这些都是说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往往越简单的事情,其实是最难办到的,在这里我只想问大家一句,你真的做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