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妈育儿分享亲子教育教育
眼前的苟且,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诗和远方

作者: 小花妈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11:34 被阅读63次

眼前的苟且,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诗和远方

1

周末跟先生约好了去一家特色活鱼馆吃饭,儿子午睡醒来,已经下午六点了。他习惯性的爬到我怀里,我跟他说了计划,他立刻就哭闹起来:

“我不去,我还没睡醒呢。”

“我还要玩赛车呢,都还没玩够呢。”

“我不想吃饭,也不想出去。”

“我就想在家,你在家陪我玩。”

……

他对我不满意,从我的怀里挣脱了,躺在地上的垫子上,趴着、躺着、翻滚着、磨蹭着;踢腿、拍打、哼唧、烦躁……

我意识到我们的计划,对于孩子来说太突然。外出吃饭在他睡觉前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也未得到他的同意。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单方面定好了计划,要求孩子加入。父母眼中的“好事”,对于孩子来说,何尝不是“霸王条款”呢?

我把儿子抱在怀里,不评价他的行为。

“大人午睡时间太长,醒来的时候,会觉得没睡够,有时候还会觉得心情不太好。可是为什么明明美美的睡了一觉,还心情不好呢?妈妈是大人,但是也搞不明白。”

他开始变得安静了。

我接着说:“你一睁眼,爸爸妈妈就跟你说要出去吃饭,太突然了,你可能还没准备好。”

儿子抱着赛车,窝在我怀里:“妈妈,我没准备好。”

我允许他准备几分钟,并且许诺等着他。

儿子说:“妈妈,我浑身没有力气。”

我知道他在撒娇,这是他让我帮他换衣服、洗脸甚至抱着他出门的前奏。我不否认他的感受,他不揭穿他的行为。

“还记得小春吗?《幸福,在我身边》里的小春。小春也不知道怎么了,她不高兴了。妈妈陪着她一起找幸福。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幸福……”

“幸福,跑到苹果上了。”儿子突然开心的接上我的话。

“幸福,就像力气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不见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回来了。你以为力气都没有了,也许你会突然发现他跑到你的嘴巴里了,说话声音一下子变得很大;也有可能它突然跑到你的脚丫上,跑起来连爸爸妈妈都追不上你啦……”

儿子说着话,不知不觉的就从我的怀里走开了,自己换衣服,自己穿鞋,愉快的出门了。

2

我想起台湾作者张文亮的那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父母养育的是一个孩子,却时常期待孩子如他手里的电动玩具,装上电池,就能够充满能量;更希望遥控器永远握在自己手中,可以决定他的方向、速度、前进或是停止,甚至有时候可以关掉他。

澳大利亚作家萨拉·娜塔莉在她的著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中这样形容父母:“我们总是倾向于以令人愉快、令人不快、中性这三种标签来判断所有事情。任何观察过他们思想的人都知道,那些念头都带着对注意力的需求。有了觉察之后,我们就可以注意这些判断而不做选择,也不为它们所控制。它意味着,注意到并放下我们常规的意见、渴望和清楚辨识真相的倾向。”

父母对孩子“磨蹭”的看法,就是源于个人期待的倾向所产生的判断。这种判断,带着父母对自己内心需求的注意力,甚至只带着对自己的注意,而完全的忽视了期待的对象——孩子。

当对孩子的期待充盈时,父母是自私的,绝对的自私。他们既不允许孩子质疑或是反抗自己的安排和计划,也不允许孩子有接受和适应的过程。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就像是不容忤逆只许无条件执行的圣旨,至少在某一刻,是如此。

3

父母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解读生活,也适应了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解读孩子的反应。

记得之前在路上看到一对母子,孩子骑着滑板车,她们经过一处小花园的时候,孩子突然停下来,兴奋的跑过去玩耍。

母亲牵着滑板车,顺着孩子的方向往前挪动。

等孩子玩够了,兴奋的往回跑时,却突然指着滑板车,跳着脚的冲着妈妈哭。母亲不明所以,看到孩子的反应,立刻就生气了,拉着滑板车往前走,嘴里还呵斥着:“你走不走,不走,我自己走了,你就在那哭吧。”

这样的场景,多熟悉。曾经,我也这样糊涂过。

很多父母这个时候,都会要求孩子“快点走”,并且肯定的认为孩子就是没事找事,浪费时间,故意让自己难堪。不仅后悔带孩子出门,甚至恨不得立刻就给他一顿暴揍,并且发誓以后再也不带他出门。

可是孩子错了吗?孩子是故意磨蹭吗?父母为何从一个天使瞬间变成了魔鬼?孩子的情绪善变,可以容忍,但是为人父母,情绪也如此善变,谁的错显而易见。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奇怪的事情是,小小的烦恼,只要一开头儿,就会渐渐地变成比原来厉害无数倍的烦恼”。

这位母亲的愤怒,是因为她根本就不了解孩子。孩子哭闹,是因为孩子正处于完美敏感期,

他希望他的滑板车还在原来的地方,他希望母亲还是刚才那个温柔带着微笑的人。

母亲没有了解孩子的特点,不知道孩子对于完美和秩序的追求是如此强烈。动了孩子的东西觉得无所谓,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平衡也觉得不值一提。

错在为人母亲的无知,更错在为人母亲之前从没有学习过如何做一位合格母亲的自负和愚钝。

孩子的歇斯底里,母亲和愤怒,其实都是源于一个小小的动作:母亲挪了孩子的滑板车。

这就是那一刻他们烦恼的起源。母亲没有试图化解和理解,把这个源头掐灭,反倒是火上浇油,敞开了自己的情绪,喷泄出来,伤了彼此。

如果那一刻,这个母亲温柔的说一声抱歉,然后把孩子的滑板车送回到原来他停下来的地方,一切就只是个小插曲,他们之间的散步,依然是一副美好祥和的画面。

4

大人眼中孩子的磨蹭,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来说,通常只有两个原因:第一,追求完美,却不可得;第二,有自己的节奏,却不能依照。

成人的世界,时常充满了计划和安排,以及脱了鞋奔跑也赶不完的日程。

之前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美好的文字: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美好的诗和远方。”

作为父母,常常把未婚时的自由、结婚后二人世界的精彩当做自己遗失的“诗和远方”,也常常把“如果没有孩子”的各种完美幻想当成自己想要去看看的世界。

上帝给了父母一个孩子,不仅给了父母成为爸爸妈妈的机会,也给了父母成长机会。

他让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在孩子的世界里,看到自己儿时看到过的纯粹,让父母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里,安静的走自己的节奏,不必着急赶路去开会、去见客户。

可以慢悠悠的看一看橱窗里的模特,也可以停下来看咖啡馆上空摇摇晃晃的一朵白云,可以和店门口可爱的招牌玩偶摆一个相同的pose咔嚓自拍,也可以闪进一家花店闻闻清晨的香气。

享利·凡·戴克曾经这样说过:“要对生命感到喜悦,因为它给了你去爱的机会,去工作,去玩乐,并能仰头看星星的机会。”

为人父母,失去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自己看世界的心。

孩子,就像那首诗里的蜗牛。他的出现,不会让父母精彩,也不会让世界美好。但是他在用父母儿时的节奏,呼唤着父母的童心,邀请父母一起看看眼前的“诗和远方”。如果父母也能慢一些,就会发现,孩子的眼里,全都是你用尽力气想要到达的风景。

相关文章

  • 眼前的苟且,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诗和远方 1 周末跟先生约好了去一家特色活鱼馆吃饭,儿子午睡醒来,已经下午六点了。他习...

  • 以后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那么眼前的苟且是不是曾经以为的诗和远方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

  • 献给远方的你

    人活一生, 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恰恰我以为眼前的苟且也是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亦是苟且。 本不想牵扯你的...

  • 2019.3.4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诗和远方属于精神方面的追求,眼前的苟且才是保证我们生存的必须,现在国家...

  • 诗和远方你在哪里?

    常常听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难道不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吗? “眼前...

  • 苟且

    都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如果连眼前的苟且都应付不了,还有什么资本去追求诗和远方? 不知道多少人...

  • 迈不过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能是种情怀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可,迈不过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能...

  • 【眼前的苟且】也是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也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也是眼前的苟且 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被分为【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两个等级的?...

  • 诗和远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多么温暖的个人梦。然则,诗和远方只是别人的,自己永远都得苟且又或者死在了追求诗和...

  • 当生活一片狼藉,我们该怎么办?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曾经这句话爆红网络。但生活已经一片狼藉时,我们真的还有余力追求诗和远方吗?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眼前的苟且,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dk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