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派兵攻打千里之外的郑国,结果中途一个叫崤山的地方遭到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在军队出征前,身为秦穆公智囊之一的蹇叔曾力劝秦穆公不要出兵,否则秦军必将在崤山一带遭遇伏击。秦穆公不听劝阻,执意出兵。于是,留下了一段蹇叔哭师的精彩历史故事。那么故事中,蹇叔为什么坚信晋军一定要在崤山设伏攻击秦军?
在分析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秦穆公为什么要去攻打千里之外的郑国。
在两年前,即公元前630年,晋文公曾提出与秦穆公共同出兵攻打郑国。晋文公答应在灭掉郑国后,秦晋两国平均分配占领的土地。在礼仪的诱惑下,秦穆公答应了晋文公,并且出兵攻打郑国。
后来在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劝说下,秦穆公不仅放弃了与晋军联合攻打郑国,反而在郑国留下了三支部队帮助郑国抵御晋军。两年后,镇守在郑国北部的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趁着郑国人没有防备,自己与秦军里应外合,可以一举消灭郑国。能够灭掉郑国,秦国可以为下一步独霸中原打开局面。在这种鼓动下,秦穆公决定伐郑。
那么蹇叔凭什么断定晋军一定会在崤山设伏攻打秦军呢?
首先 同样想独霸中原的野心驱使
晋文公和秦穆公同样身为春秋五霸之一。当时的秦国和晋国实力相当。所以双方都很清楚,对方一定是自己独霸中原最后的绊脚石。双方表面虽然定有盟约,但双方早就以各自为家乡的敌人,做好了备战的准备。虽然晋文公刚刚去世,但是晋国上下称霸中原的决心不减。所以,当秦军倾巢而出,而且长途跋涉正好给了晋军伏击的机会。
第二 晋国人不会坐视秦国变得强大不管
作为邻国,同时又都是当时的强国,任何一方独自强大都会对对方产生威胁。所以,晋国不会坐视秦国独自强大。一定会想办法进行阻挠。这也是蹇叔分析晋国要出兵干预的原因之一。
第三 晋人一向反复无常
在秦穆公时代,秦国曾多次尝过晋国背信弃义的苦头。早在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的死导致国内大乱,各方势力发生了惨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晋国公子夷吾(后来的晋惠公)请求秦穆公派兵支援,并答应夺得国君宝座后,将晋国河西土地送给秦国。可是,晋惠公一登上宝座马上背信弃义,不仅不兑现承诺,还在秦晋边界修起了防御工事,准备抵抗秦军的入侵。
三年后,在公元前648年,晋国发生了旱灾,晋惠公派人到秦国请求粮食援助。秦穆公不计前嫌,派人源源不断地将粮食送往晋国,解救了晋国。然而在两年后,当秦国发生饥荒时,晋惠公却再次恩将仇报,不仅不援助秦国,反而借机派兵攻打秦国。在这次战役中晋军惨败,而且晋惠公也成了秦穆公的俘虏。秦穆公再次宽宏大量,释放了晋惠公。
第四 秦穆公一定也是做好了先灭郑后灭晋的打算
秦穆公选择在晋文公刚刚去世的时间点借机伐郑,也许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国君刚刚去世政局会不稳定。尤其是晋国几任国君刚亡,国内都发生了惨烈的争位战争。所以,也许秦穆公本就想以出兵伐郑为幌子,在借道经过晋国境内时,趁机消灭晋国。
第五 地理位置适合伏击
由于郑国与秦国不接壤,所以,秦军必须经过郑国境内到达郑国。途中会经过险恶的秦岭一带,而崤山正好在这些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正是伏击的绝佳地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