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206715/bc5afdf92e13693c.jpg)
今日之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但作为儒家十讲的首篇,这样做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我要再谈谈儒家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在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期间,各国之间经历了争霸战争以及兼并战争,在这期间各国进行了积极的变法。结果造就了各诸侯国内原本大量的世卿世禄的官员集体失业。在春秋之前,中国古代是官师不分的,直到后来官师分离,没落贵族便成为了老师,到此私学兴起,各国诸侯开始礼贤下士,养士成为了一个传统,士人阶级的兴起,促使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因为学术的下移,形成了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我们才能谈百家争鸣,才能谈各家起源。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刘歆《汉书•艺文志》
套用刘歆的理论来说,针对于儒家的起源,可谓是最为简单的,因为对于其创始人孔子以及亚圣孟子的身世史料上都有相当详细的记载。比如孔子先祖是宋代贵族,宋也是殷商一族的后裔,孔子可谓是拥有相当高贵的血统。他的父亲是叔梁纥,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他家便定居在鲁国。孔子早年做过一些小官,因为是贵族后裔便也受到了一些教育,因为其家室的原因,孔子便是个文士出身。而其后继者孟子,相传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故孟子的的确确是个贵族后裔,其与孔子的一生极其相似,没落贵族出身,早年求学,再入仕,最后再周游列国,走得都是入仕救世不得,而又宣扬思想救世的路子。主张仁义道德,遵守西周礼制,倡导旧的统治秩序,其所谓是文士之举,故也因此将之归类于文士,如此观之,儒者岂不出身于文士者乎?盖以述说道义,尧舜为本,以图救世邪?
我是穆翕,下篇文章再见啦,喜欢的可以给我点点赞,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