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轼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的时候,所有好友无一幸免。王定国也被贬到广西去当一个小官,当时是非常荒凉的地方,跟定国一起去南方的随从有一个歌女,眉目娟丽,善应对,名唤宇文柔奴。五年之后,王定国与柔奴主仆俩人回到京师之后,某天与苏轼见面,看到他们俩容光焕发,好像越来越年轻,惊叹不已。苏轼在给王定国的一封信中写道:“君实(司马光)尝云:王定国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在一次宴会上苏轼调侃柔奴说:岭南的风土不是不好吗?言下之意那里环境那么糟,你们怎么还有办法过那么好,气色这么红润。结果柔奴淡淡的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史记》记载:鲁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有“归与”之叹。孔子周游列国,主张得不到施展,在陈国停留了很久。这时,鲁国国君派使臣来召冉求回国。冉求即将要启程的时候。孔子说:冉求要得到大用了。归与!归与!我也回家乡去吧。“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是志向很大,简是经验不足、草率简单。我的弟子们志大才疏,但斐然成章,文采很好。“不知所以裁之”,像一匹布一样,已经织好了,就看怎么裁剪了啊。这是孔子感受到自己的世道过去了,没机会施展,决心投身教育事业,回去讲学布道去了。
但对于本章“归与,归与”的对象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孔子自已希望能回到故乡,继续教导自己的学生们,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这样注释道“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就是说孔子担心自已留在鲁国的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偏离正道或陷于异端邪说,希望回去做好教导工作。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本章的这些话是说给冉求的,公元前492年季恒子去世,季康子欲召冉求回去任季氏宰,这些话就是冉求回鲁国前孔子对他说的,希望他回到鲁国能承担起教导学弟们的责任。
通过查看孔子生评,孔子55岁即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因与季氏政见不同,离开鲁国到卫国居住。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回到鲁国,同年五月定公卒,哀公立。59岁公元前437年(鲁哀公二年)再次离鲁至卫。60岁到达陈国,61岁离陈往蔡,62岁由蔡往叶,63岁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困厄而死,后被楚人相救返卫,后一直居卫。直到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这可能是孔子离开鲁国六年左右,公元前491年发生的事。当时,孔子已经60岁了。这是在陈国发出的感叹,孔子六十而耳顺,已经不怕别人说什么了,想叶落归根,回到家乡致力于教育下一代,培养学问的继承人。但直到八年后,冉求有大功于鲁,并征得执政季康子的同意才顺利返回鲁国。
对于这段,文字意义没有太多需要解读的,但更多的是感同身受。身心疲惫之时,就想回到自己的家乡。正好国君召自己弟子回去,便有了回去的理由,回去吧、回去吧。毋庸讳言,孔子是一个故乡情结极其浓重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离乡这些年,我经常问自己,故乡对于我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知道,它不仅仅是村里的岁岁枯荣的草木,还包括历历在目的人与事。岁月无情,故乡却是永恒的。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情感上,我们始终无法与故乡作别,甚至年龄越大故乡的意念越清晰。
生于斯,长于斯,却不能终老于斯。回不去的故乡便成了那如影随形的乡愁,而正是这种美丽的乡愁让人世间的许多情感都可以在返乡中得到体验。可以说,对于一个有故乡的人来说,无论故乡的面貌发生多大变化,它仍能给离家日久的游子许多心灵上的蕴藉。曾有人在文章中写道:“承认吧,家乡是我们回去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我们离开的那一刻,到底是我们抛弃了家乡,还是家乡抛弃了我们,随着我们离开家乡越久,越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我们是归人,我们更是过客。”这句话跟孔子的感受恐怕有几分相似之处。再强大的心灵,也有疲惫的时候,而疲惫了最想的就是回家,回到那个有着熟悉味道的地方。
但真的要回去了却发现,自己根本回不去。对于每个有故乡的人来说,故乡总是若即若离,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任何一个有故乡情结的人,内心都会有一个空间来安置故乡,都会在情感分裂中尽量保持纯粹。就我自己而言,这些年的城市生活让我越发觉得灵魂在凌空蹈虚,承受着许多虚无,现实消解了意义,意外模糊了生死,反复只有回到家乡的土地才能有落地的感觉,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原来故乡也是承载初心的地方。但我们对家乡的印象还停留在少年时期,还停留在日渐老去的父辈身上。记忆与当下的撕裂,情感与现实的观照,每每让人恐慌,而在这种恐慌中,感受着人世的苍凉,品味着老去的悲伤。
我们之所以怀念故乡,之所以愿意不辞劳苦回到故乡,除了那个浓的化不开的血缘纽带外,还有一种向后看的冲动在里面。海德格尔曾说,诗人的唯一使命就是重返故乡。当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渐行渐远之后,何处还乡?恐怕只有对初心的回望,初心安处,便是吾乡。
常回家看看,回家不需要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