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I 闲扯刘备
上一章 I 第三卷 飞龙在天:三分天下的定鼎【四】暗影兵戈入西川
撰文 I 容蓝
【五】兵动西川折凤雏
落凤坡凤雏中箭建安十七年,刘璋杀了叛徒张松,张松很荣幸的成为了刘备武力夺取西川借口的引子。但确切的说,张松是被他的兄长张肃杀了。
张肃是张松的哥哥,当时是广汉太守,他这个太守可是货真价实的,因为是曹操代表汉献帝封的。其实刘璋在赤壁之战前夕第一次派去出使许都的人是张肃,《三国志》:
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用《人民的名义》中的话说,这个张肃很明显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发现了张松勾结刘备欲图益州,害怕事发后自己受到牵连,就向刘璋告发了张松,直接导致了张松被杀。
其实我认为张肃告发张松其实害怕自己受牵连的成分可能更少一些,因为刘璋这个人一般是不会乱杀人的。所以我更多的认为张肃举报张松其实是想为曹操留住益州。
我有理由相信,张肃在许都拜见曹操时,一定是完整的、全身心的投靠了曹操,不然他一个刘璋的别驾从事,曹操不会给他一个太守的职务,你看人家周瑜这么牛逼,曹操也不过只给了他一个太守的位子。
在张肃的心里,益州是应该属于曹操的,张松的行为明显的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所以张松即使是他弟弟,也必须死。
可怜刘璋这个懦弱的老实人,被张家哥俩左右玩弄,杀了张松才开始怀疑当初刘备的动机,还交代守关的将领不要再送文书给刘备看:
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样做已经无济于事了,杀张松才是自己祸事的开始。刘备听到张松被杀的消息,终于重重的舒了一口气,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又可谓大义的借口了,毫不犹豫,开打: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
刘备谋划日久,当然动作很快。他以不给他看文书很无礼又很严重为由,斩杀了白水关的督军杨怀,随即令黄忠、卓膺领兵进击刘璋。
他自己率军直奔白水关中,扣押了益州将领和士卒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要挟这些人与他一道起兵攻打刘璋,我看到这里,常常笑得要死,刘备干这种黑社会痞子行为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他奉行的仁义。
当然,你也可以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好吧,刘备,你很有理!
再说刘璋这个同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他暗弱,但是从下面这件事来看,我认为他纵然懦弱无为,但是他的心中,还有良知,还有对百姓的怜悯。
刘备的突然的翻脸,令刘璋手足无措。这时候,一位叫做郑度的官员向刘璋提建议: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可以说郑度把当前刘备军队的情况洞悉得十分透彻,这个招式刀刀见血,刀刀切中刘备的软肋要害。刘备听到这个消息,我想当时冷汗可能就下来了,十分忧虑。可是法正却对刘备说,您不用担心,刘璋是不会听从郑度的建议的: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果然,刘璋召开会议,对大臣说:
“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
大家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仁慈、怜悯。我只听说过打败敌人的目的是为了安定人民,从来就没听说过去侵扰人民而抵挡敌人的。只此,我对刘璋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他这不是暗弱,应该是仁弱!
我们值得为刘璋鼓掌一次,有多少历史上的所谓英雄可以做到他这一点?
但是,仁慈对于一个平常人而言是美德,而对于像刘璋这样位置的人而言,仁慈或许就是一种罪过吧!
出于对百姓的爱护,刘璋放弃了郑度的这个绝好的计划,他选择了派兵与刘备决战。
刘备兵不血刃搞定白水关后,当即与黄忠、卓膺率军向涪陵进发。此时,刘备做出了一个令人在后来叹服的决定,他留下霍峻守葭萌关。正是刘备的这个决定,致使后来葭萌关守一年而不破,《三国志霍峻传》:
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馀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
正是霍峻的成功防守,使得刘璋断刘备后路的计划破灭。
刘备抵达涪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刘王贵、冷苞、张任、邓贤等人的抵抗,占领了涪陵。
刘备占领涪陵后,在城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从这次大会上他与庞统的一段对话,我们再一次轻易的揭开了这位仁兄的面纱,《三国志.庞统法正传》: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
虽然陈寿说刘备说的是醉话,但是酒后吐真言啊。刘备从小就喜欢美服、歌舞,所谓狗改不了吃屎,涪城小胜,他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当初在涿郡时候养成的黑社会因子就迸发出来了,无所顾忌,得意忘形。
我曾经认为,庞统就是在这里,从这件事,对刘备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庞统也算荆州世家子弟,他理想的主公自然是大气磅礴、胸怀天下的,虽然他给刘备出谋划策夺取西川,他只是想要一个盛世,一个明主。然而从刘备的这个表现,他悲伤的看到了刘备的阴暗和自大,他知道,这个人是不可能走得太远的。
所以我常常在想,后来庞统被乱箭射死,是不是故意的自杀。庞统不同于诸葛亮,诸葛亮更多的是为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做管仲、乐毅;而庞统要的却是一个如曾经大汉王朝一样的煌煌天下,一个真正救命于水火的明主。他们两个人的理想不同,自然,境界就有所不同,看人待事的结论就有所不同,结局也就不同了。
刘备兵贵神速,刘璋的军队抵挡不住,这时只得退守绵竹,并派李严督管绵竹各军。
刘璋这个指令的发出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瞎搞。
我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个李严跟法正、张松、孟达几个人向来交好,沆瀣一气。现在张松被你刘璋杀了,法正、孟达都归了刘备,这李严反水不也是迟早的事儿吗?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而且毫无顾忌,还让他总督各军。
没有任何悬念,李严以绵竹作为进见之礼投降了刘备。李严的投降使刘备更加声势浩大。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从濡须口正式撤退,东吴威胁解除,诸葛亮也腾出手来,带着张飞和赵云率军溯江而上,沿途攻城略地,迅速平定了白帝、江州、江阳,很快就和刘备在益州重镇雒城会师。
刘备兵困雒城,雒城守将是刘璋的儿子刘循。刘循也真是有两下子,竟然让刘备围攻了将近一年。
在围攻雒城期间,刘备的假大义性子又犯了痴心妄想的错误,《三国演义》中,魏延捉得雒城守将泠苞,刘备见到泠苞,就妄想空手套白狼拿下雒城:
玄德去其缚,赐酒压惊,问曰:“汝肯降否?”
泠苞曰:“既蒙免死,如何不降?刘璝、张任与某为生死之交;若肯放某回去,当即招二人来降,就献雒城。”
玄德大喜,便赐衣服鞍马,令回雒城。
魏延曰:“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
玄德曰:“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
刘备对泠苞根本就不了解,对魏延的忠告嗤之以鼻,以仁义相拒。我相信与泠苞交战过的魏延对泠苞这个人是有所了解的,魏延的忠告肯定不是无中生有。
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在优势尚未确立的攻坚时刻,刘备竟然就这样不结合实际情况而滥施仁义,真是可笑至极。既然仁义都可以换仁义,还用得着逆取吗?既然仁义可以换仁义,曹操怎么没给过你一寸土地呢?既然仁义可以换仁义,你为什么要来夺刘璋的地盘,刘璋对你不够仁义吗?
刘备对泠苞的这个妄想险些就要了自己的命,若非彭羕的密告,他和自己的一杆子人马就成了泠苞决江水淹之鬼,庞统入川之策也必定会功亏一篑。
就这此时,远在荆州的诸葛亮派马良给刘备送信说: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罗贯中先生把诸葛亮入川的时间推后了,事实上此时诸葛亮就在刘备军中,我相信罗先生这样写,也是为了表现一下卧龙凤雏竞技精彩。
看到诸葛亮的来信,庞统的表现,令我对后面的庞统之死的分析有了想法的基础:
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
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
我相信,此时的庞统,因为有之前涪城对刘备看法转变的悲伤,此时又有了对刘备烂施仁义的的绝望,从诸葛亮这封来信,他又看到了自己与诸葛亮龙凤之隙已经出现,他内心已经苦闷到了极点。
刘备的这些愚蠢的表现,在庞统看来,已经不是他想要的那个主公了,他知道这个人不可能给他一个盛世了。而诸葛亮,相较于自己,他的风格、他的思想似乎更加适合去完成荆州几大家族的托付,更加适合去实现他们同窗之时就定下的治理天下的夙愿。
建安十九年,庞统在率军挺进雒城的过程中,被乱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
我以庞统故意自杀的方式交代了他的落幕,我虽然是闲扯臆想,但我对此却深信不疑。
他选择死在落凤坡,也是在告诉刘备,我的死,那是命中注定,是天数,你不用自责;也是告诉诸葛亮,我应了你的天命之说,但是你是知道的,我,只是为你让路而已,你不要忘了我们约定的夙愿,我会在天上看着你的,你不可辜负!
拿下雒城,刘备站在雒城之上,放眼向成都方向遥望,此刻他内心澎拜,但依然保持了他喜怒不形于色的平静。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的走到他背后,静静的看着刘备,在心里轻叹一口气,淡淡的:“主公兵定雒城,士元舍命之功!”
刘备表情黯然,回过头来,看着诸葛亮,潸然一笑:“军师,我只有你了!”
诸葛亮眼神一闪,轻笑道:“主公还有孝直!”
这是我猜想的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段机锋,我相信,这是他俩此时此刻最恰当的对话。
这里,我要为大家再填一坑。
在前文刘备败走当阳的过程中,我曾说过,刘备在哪里看出了诸葛亮奇谋之短。
刘备虽然喜怒不形于色,但诸葛亮是何等聪明的人,自从庞统、法正来后,他已经感知了刘备的变化,刘备在军事上已经不再那么依赖于他了。
诸葛亮自知,要将狠毒诡诈之术做得大义凛然,不是他所擅长的,他也不愿意背这样的锅,但庞统、法正无所谓。
庞统要的是煌煌天下,不在乎小节之虞;而法正,本就是心胸狭隘的诡诈之徒,更是不会在乎。
是以,在庞统死后,这段机锋,刘备是告诉诸葛亮,你以后得像庞统一样老老实实的帮我;而诸葛亮却告诉他,不可能,你让法正去干吧!所以后来取汉中,刘备还是带着法正去的,诸葛亮留在成都,做他擅长的也愿意做的事,如管仲般!
刘备眼里一片阴鸷,城下,军队衣甲鲜明;远处,千山静寂!抬眼望,向成都,雄关漫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