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谈谈老家樟湖的方言,时至今日也一直力不从心。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它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渊源流传,包罗万象,涉及到太多历史、文化、民俗、乡土等知识,对于我这样一个在老家仅仅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光的过客和游子来说,更多只能凭借自身的印象和相关有限的接触面,试着对少小离家至今仍“无改”的乡音进行穿凿附会的解释和说明。
一、背景
樟湖方言属于闽方言的一门次方言。多数人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及赣方言。其中,闽方言可谓最复杂的一门方言。
说其复杂,一是内部次方言片区最多。举个例子,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几乎涵盖了北方各省,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部分县市,占大陆70%以上人口通用。而福建人口不到4000万,即使宽泛考虑海外华侨等因素,闽方言使用人口估计也不到5000万,但内部却包括众多次方言片区,大的就有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等,每一类下面又有若干小片区。在闽北樟湖一带,更所谓“十里不同音”,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立的次方言片区。
二是闽方言与古汉语韵书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可以说,其他方言在音韵上或多或少都受古汉语韵书(如《切韵》、《广韵》等)的影响,方言区内部遵守共同的音韵规则,因此都能保持较好的互通。例如,北方方言中的河南话、东北话、四川话等,虽然地域相隔遥远,但发音、声调大同小异,基本不影响彼此间的交流。而闽方言由于没有共同的音韵规则,内部音调、发声自成体系,彼此风格迥异,这就使方言区内的互通基本上成为不可能。像樟湖方言,如果没有长期接触了解,不用说外来人听了如听天书,就是邻近周边居民,也不知何义。
樟湖镇位于闽北最南端,地处南平、尤溪、古田、闽清四县(市)交界处,距闽北政治、经济中心——南平市54公里,与省会福州相距118公里,在语言上既受南平为代表的闽北方言的影响,又受福州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的影响。加上当地居民既有古老闽越族的遗裔,又有历朝历代中原各地辗转迁徙的居民,在文化上融合了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内在特点,在语言上也最终形成了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樟湖方言。
由于福建多山偏僻,接受中原各种政治、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少,所以方言改变不大,特别是包括樟湖在内的闽北山区,更是路隘林深苔滑,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文化变迁更加不及福建沿海快,这一切都使樟湖方言保留了更多古代语言传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古色古香、古语古音。
二、樟湖方言的音韵特征
(一)韵母特征
樟湖方言韵母比普通话更复杂,为了方便标注和理解,暂借助英语英标辅助说明。主要特点有三个。
1、单元音丰富。
普通话有【a、o、e、i、u、ü】6个单元音。而樟湖话因为保留入声的关系,单韵母中类似英语般,多了许多半元音,如【ʌ】【ɔ】和【ə】等。因此复元音的组合相应也变化多端,如【ʌn、əi、ɔi】等,这使樟湖话韵母系统十分丰富。
如“鸭”字,在樟湖方言里就是典型的半元音:【ʌ,音近“阿”,入声】。
2、声母和韵母的搭配没有普通话那么多禁忌。
如:“饼”【biang,三声】、“鸡”【gie,二声】、气【ki,四声】等组合都可以。而类似的组合,在普通话里是不允许的。
3、普通话里以【un】为韵脚的字多被【ɔn、�ən】等其他韵母代替。
如“文”读【wɔn,二声】,“寸”读【cɔn,四声】等。
4、无前后鼻音之分。
从数量看,樟湖方言常用韵母至少包括:
单元音:a、ʌ、o、ɔ、e、ə、 i、 u、ü
多元音:ai、ʌi、ei、əi 、ie、iə、ui、au 、ou、ɔu、iu、ue、er
鼻 音:an、ʌn、en、ən、in、ɔn、on、ün、ian、uan、uɔn(对应现代汉语中的ong)、üan
显然,樟湖方言韵母和当代普通话韵母的对应关系十分复杂,但如果与古代韵书参照,例如以近代格律诗的韵典——宋朝的《平水韵》为参照,不难发现,樟湖方言和韵书有许多相通之处:
(1)平水韵将【逢缝峰锋丰蜂烽风枫疯丰】等韵母为【eng】的字归入【东冬】韵。在樟湖方言里,这些字的韵母也都是ong。
如“风”读作【hong,二声】,“蜂”读作【pong,二声】。
(2)平水韵将【江缸窗降撞】等韵母为【ang】的字归入【江】韵,并且在押韵上与【东冬】韵通用。在樟湖方言里,这些字的韵母也都是【ɔn】。
如“降/缸”读作【gɔn,四声/二声】,窗读作【cɔn,二声】,饭读成【bɔn,三声】。并且,在樟湖方言里,【uɔn】与【ong】接近,只是开口与半开口的区别,押韵通用也合乎逻辑。
(3)平水韵将【真人身陈仁珍】等韵母为【eng】的字与【亲宾滨槟缤邻】等韵母为ing合并归入【真】韵。同样,在樟湖方言里,这些字的韵母都是【in】。
如:真读【jin,二声】、人读【yin,一声】、陈读【din,一声】等。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说明了樟湖方言的古老,从唐宋到现代,在音调上依然原汁原味,保留着当初的古朴,樟湖方言可谓是研究唐宋音律的活韵典。与之相比,现代普通话音调却早已历经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从今天的角度看,拿樟湖方言与普通话相比,自然迥然不同,所以许多外地人听不懂樟湖方言也十分正常。不妨假设,如果有一位宋朝年间的人士穿越到今天,他可能听不懂普通话,却一定会对樟湖方言备感亲切。
(二)声母特征
同样,樟湖方言里声母与普通话也有很大不同。
一是无唇齿音。
普通话中多数唇齿音【f】声母的字在樟湖方言中多被声母【h】或其他声母替代。
如“风”读【hong二声】。类似的字还包括:福【hu入声】、浮【pu一声】、粉【hong入声】、肥【bui一声】等。这也造成当地人学普通话容易【f\h】不分。
二是无卷舌音。
只有【z、c、s】而没有普通话中【zh、ch、sh、r】。
如:“错”读【cɔ四声】,所读【su,入声】,做读【zɔ,四声】,瘦读【səi,二声】等。
另一部分则被声母【j、q、x】代替。
如:字读【ji,三声】,樟读【juan,一声】,尺读【que,入声】,车读【qia,二声】,上读【xuan三声】,身读【xin二声】等。 因为没有卷舌音,多数当地人学普通话也分不清平舌与卷舌的区别。
三是普通话中部分【r】为声母的字多被【n】代替。
如:日【ni,轻声】,汝【nü,入声】,软【nüan,三声】等。
四是普通话中部分【j、q、x】作声母的在樟湖方言中多被g、k、h代替。
如:鸡【gie二声】,街【ge一声】,剑【gian四声】,气【ki,四声】,球【giu一声】,县【gen三声】等。
五是普通话中部分【z、c、s】作声母的在樟湖方言中多被【j、q、x】代替。
如:煮【jü,三声】、春【qün,二声】、上【xuan,三声】、叔【jü,入声】等。
除此以外,其他声母仍基本保持与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
小结:因为没有唇齿音与卷舌音,樟湖方言声母个数明显少于普通话声母个数,包括【b、p、m、d、t、n、l、g、k、h、j、q、x、z、c、s、y、w】共18个。与学者研究的闽方言声母只有15个并不一致。
(三)声调特征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阴平、阳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一声,第二声,上声相当于第三声,去声相当于第四声。至于入声字,现代汉语中早就没有了,但樟湖方言里仍原滋原味地保留着。也因而,樟湖方言声调比普通话更复杂、更丰富,更接近古代汉语。樟湖方言从声调看,大略分为以下几种:
(1)阴平: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一声。如【瓶】读作【bin,一声】
(2)阳平: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二声。如【兵】读作【bin,二声】
(3)上声:与普通话第三声有较大区别,接近于普通话的三声、四声之间。
如:“好”读作【həu,近三声】,“也”读作【yʌ,近三声】。
(4)去声:相当与普通话第四声。
如:去读作【kue,四声】,厝读【que,四声,音同“却”】
(5)入声:发音短促,音节末尾类似英语中有[-k]、[-p]的辅音。如铁读【tiek】、白读【bʌp】、拍读【pʌp】、福读【huk】等。
从声调看,樟湖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各声调调位普遍略高于现代汉语4声,加上入声字存在,故给人印象发音较硬,有时难免觉得嗓门粗,说话像吵架。
三、樟湖方言的词汇特征
从词汇上更容易看出樟湖方言的古老。樟湖方言有一大批属于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词汇较多;二是单音节词汇较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guəi,入声】。
第二人称:汝【nü,三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你。
第三人称:伊【yi,一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他/她/它
新哺【xin二声,bu三声】:儿媳妇。
姿娘【jü一声,nüan一声】:女人 ,老年的叫【老姿娘】,女姟子则称作【姿娘子】。
后生【hao三声, san二声】:青年。年轻人也叫【后生子】。
(2)名词
卵【lɔn,三声】:蛋。俗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樟湖方言里没有蛋这个词,全代之为卵。故【鸡卵】即鸡蛋、【卵糕】即蛋糕。
禾【wəi,一声】:稻子。
厝【que,四声】:房子。故【去厝】即回家。【起厝】即盖房子。
澜【lan,四声】:口水。故【唾澜】即吐口水。
目【məi,一声】:眼 。在樟湖方言里,眼睛有个专门的词,叫目究【jiu,二声】。故【目究油】即眼泪。
饭【bɔn,三声】箸【d�ü,三声】:筷子。
鼎【diang,入声】:特指炒菜用的各种弧形底的锅。樟湖方言里只有一种钦锅【kin一声,guo二声】,专指烧开水用的平底的锅。
日【ni,一声】:太阳,当地也叫日头【ni tao一声】
面【min,四声】:脸。所以【洗面】即洗脸。而表示面粉、面条时,音仍读【mian,三声】
索子【sɔu一声,guan入声】:绳子
番薯【fan,qū,均阴平】:地瓜
批【pie,二声】:书信。
(3)动词
炊【qəi,二声】:蒸。在樟湖方言里,蒸馒头叫【炊馒头】,其他包括【炊鱼】、【炊肉】等。
宰【tai,一声,音同“胎”】:杀。如【宰鱼】、【宰鸡】等。
曝【pɔ,二声】:晒。如晒太阳应说成【曝日头】
落雨【lou,轻声 yu,入声]:下雨 。
拍【pa,入声】:打。打人应为【拍人】,打球应为【拍球】。
困【kɔn,四声】:睡。睡眠应为【困眠】[kɔn,min]
呷【xia,一声】:吃。如【呷饭】,【呷菜】,【呷酒】。
4、形容词
肥:胖。在樟湖方言里,如想表达【他太胖了】,正确地说法是【伊过肥了】。
乌【wu,二声】:黑。天黑了应该说【天乌了】,记得以前孙燕姿把“天黑黑”唱成【天乌乌】,应该也是闽方言的关系。
悬【gen,一声】:高。高大应该说【悬大】。山高应该说【山悬】。
跌鼓【音近普通话】:丢脸。【跌鼓死了】即太丢脸了,太不好意思了。
5、量词
樟湖方言里最常用的量词是“其”【gi,一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个”。如:【十其苹果】:十个苹果。【十其八】:十个八个。而同样的用法一般在先秦古汉语中才有使用,之后汉语中几乎就没有这样的用法了。由此也再次验证了樟湖方言的古老。
四、樟湖方言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普遍存在。
如:大头牛、小个苹果
2、动物类名词往往性别后置。
如:鸡母(母鸡)、猪母(母猪)
3、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普通话里通常说【买两斤苹果】。
4、动词【有】的特殊用法。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
如:【我有收着汝的批】 (我收到了你的信)。
有时也表示肯定语气。如:【这个物汝不要?】[这东西你要不要?]【我有要】。[我要。]
5、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
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五、结束语
由于精力和能力的关系,尽管花了不少时间,也参考了一些资料,但仍然只是对樟湖方言凤毛麟角的整理,错误及纰漏之处也在所难免。
方言是宝贵的区域性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新词汇、新语法等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方言的进一步演变。可以预见,古老而又年轻的樟湖方言,一定会继续存在,并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网友评论
还好字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