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出现了一只“大妖股”,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涨幅十倍,这三个月中,我也参与了两次,但每次都只赚了十几个点就下车了,特别是当它走第二波的时候,我压根一次都不敢上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一骑绝尘而独自懊悔。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会错过这样一只人人都能看得见的“大妖股”?
王阳明曾在科举落第之后说:“世人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而动心为耻。”我首先也要为自己错失“妖股”之后的动心(羡慕和懊悔)而感到耻辱。
很多做交易的人都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拿不住股票,甚至在明明知道它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继续创新高的前提下还是拿不住,事后只能懊悔自己没有“大格局”,做不到“知行合一”,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4118/702ef7db2f3f8c47.jpg)
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是指知和行不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世上没有知而不行之事,知而不行,往往是因为自己根本就一无所知。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真的知道,一个股票第二天仍然会继续涨停,还会拿不住吗?
在《大学》中有一句话叫“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你走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女,马上就喜欢了。看见美女就是知,去喜欢就是行。一见到美女就自然喜欢了,而不是先知道这是个美女,然后才觉得对美女我应该喜欢,并没有这个中间过程。
如恶恶臭呢?闻到臭味就是知,心中厌恶就是行。闻到臭味的时候,你就已经厌恶了,而不是闻到了之后再告诉自己应该去厌恶。就像鼻塞的人,虽然恶臭在前,但是他闻不到,就不会觉得厌恶,这也是因为他不知道这臭。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中有一段话,我们说某人是知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人,一定是他已经有孝悌之行,我们才会这样评价他。而不是他只说些孝悌的话,我们就说他知孝悌。
又比如说身上疼痛,一定是已经痛了,才知道痛。天气冷了,一定是已经冷了,才知道冷。肚子饿了,一定是已经饿了,才知道饿。知和行又如何分得开呢?
所以知和行只是一件事,当别人和我说一个道理,哪怕听上去再简单,我都要先问问自己,我到底只是听说过这个道理,还是能做到呢?“我知道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也仅仅是因为自己只是听说过这些道理,并不是真正能做到,相当于对这些道理一无所知,所以才过不好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