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谈人物煮酒古代文化
中国出版家们的早年求学时期

中国出版家们的早年求学时期

作者: 章雪峰 | 来源:发表于2016-08-10 10:26 被阅读101次

在近代中国的出版家群体中,章锡琛和商务印书馆张元济、中华书局陆费逵,都是浙江人。从地图上看,张元济的祖籍浙江海盐,陆费逵的祖籍浙江桐乡,和章锡琛的家乡绍兴,相距不远,可以连成一个三角形。就是这个三角形区域,为近代中国文化,尤其是近代中国出版业贡献了众多的领军人物。这三位,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张元济在这三个浙江人中,最为年长,分别长陆费逵19岁,长章锡琛22岁,既是长辈,也是同业前辈。这三位出身浙江从事出版的代表人物,在早年求学时期的经历,颇有一些相似处:

首先,三人的求学经历都非常复杂,都曾辗转多地。由于父亲任职的原因,张元济先在广东广州,后在浙江海盐接受教育;和张元济一样,陆费逵也是由于父亲游幕各地的原因,先后辗转陕西汉中、江西南昌、湖北武昌等地求学。两人求学之苦,更甚于章锡琛只是在绍兴一地奔波。

他们的求学经历辗转复杂,是时代的原因。三人均出生于清代,求学经历集中在清朝统治时期。而清代的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私塾里。这种私塾教学,方式灵活,时间不限,由浅入深,学习优秀者可参加科举考试,稍差些也能得到文化启蒙,获得起码的文化知识,且收费不高,很受民间欢迎。于是私塾成为民间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清代私塾发达,遍布城乡。上述三人中,张元济正是属于私塾中学习优秀者,得以参加科举考试;陆费逵和章锡琛则由于废除科举的时代原因,未能走上科举仕途,但也从私塾中得到了文化启蒙,获得了起码的文化知识,打下了一生的学业基础。

其次,三人的早年求学都是以苦读和自修为主。张元济7岁入私塾,“发愤读书,没有书房,小阁楼则是他苦读之处,不论寒暑,几册书籍,青灯孤影,伴随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在学业方面,陆费逵曾被认为是“自己挣扎的模范”。陆费逵的求学生涯,“幼时母教五年,父教一年,师教一年半”,“一生只付过十二元的学费”,其余时间全靠自修,并且一生自学不已,由此成才。

张元济求学的时候,科举还是正途。所以张元济的自学内容,自然是四书五经和科举八股文章。和陆费逵、章锡琛一样,张元济少时家里并不富裕,一度到了母亲给人家做针线活补贴家用的地步,所以寒窗苦读是三个人在求学时共有的经历。所不同的是,陆费逵、章锡琛二人并未走向科举,张元济则由寒门学子成为天子门生,考中壬辰科会试第二甲第24名,后被授予刑部贵州司主事的职务,当了京官。

由于年龄相近,陆费逵自修的课程则和章锡琛差不多,“我自订课程每日读古文、看新书各二小时,史地各一小时,并作笔记、阅日报(先阅《字林》、《沪报》或《申报》,后阅《中外日报》)”,后又学习日文。

第三,三人进入出版业之前,都曾在教育业任职。章锡琛是18岁开始办私塾和“育德学堂”,后来弃山会师范学堂附属小学教师之职不就,而在上海加入出版业的;陆费逵则是17岁开始在南昌与友人一起,办起了小学“正蒙学堂”,自任堂长并兼教学工作,18岁则到武昌当上了私塾教师。和陆费逵、章锡琛一样,张元济进入出版业之前,也是在从事教育业,在南洋公学任职。

而这三个人后来的出版业职业经历则一再证明:从事出版业的人,如果有一段教育业的一线任职经历,更有利于他们从事出版工作,更有利于他们策划切合教育实际的图书产品。这个规律,可能在今天,仍然适用。

第四,三人均是商务印书馆的同事,只不过张一直是商务印书馆的舵手,是另外两人的上级领导,陆费逵、章锡琛则为商务印书馆的两大著名“叛将”。当然,陆费逵是主动叛逃而创办中华书局,章锡琛则是被动接受,被逼无奈而创办开明书店的。两大著名“叛将”的表现也还都不坏,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在他们的手中,很是争气,都曾经达到了和老东家、出版业老大商务印书馆并肩甚至叫板的高度。

从以上看,三位浙江出版人,他们自己早年的求学之路十分艰辛。所以,他们在亲身经历之余,都曾立志要改善当时中国教育的落后现状,“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好让后来人不再为读书和教育所苦。果然,后来这三位均在各自的出版事业中涉足教科书出版,而且各放异彩地为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结果,恐怕与他们早年求学的艰辛经历不无关系。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出版家·章锡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章雪峰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相关文章

  • 中国出版家们的早年求学时期

    在近代中国的出版家群体中,章锡琛和商务印书馆张元济、中华书局陆费逵,都是浙江人。从地图上看,张元济的祖籍浙江海盐,...

  • 午夜拆书:万历十五年

    关于作者: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

  • 求学时期的遗憾

    今天和大学好友聊了聊,想起来很多那时候的事。大学时期,因为学英语,参加社团等,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直到现在还偶...

  • 第一周《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增订本 [美]黄仁宇 著 作者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

  • 2019-08-27

    最近我也在读儿子初中必读书目《红星要中国》,还没读完。“在长沙的岁月中”毛泽东主席口述了他早年在长沙的一段求学经...

  • 中国出版家是怎样炼成的?

    章锡琛作为出版家,尤其是作为开明书店创办人的一生,留给中国出版业、中国出版人的精神财富,是非常值得总结和继承的。 ...

  • 嫉恨艳羡于一身,花街奇珍在高盛

    花街浮生 陈韵专栏 陈韵生长于成都,早年求学于中国科技大学,随后在美国攻读理论天体物理。博士毕业后因偶然来到华尔街...

  • 邹韬奋的办报历程、新生事件与韬奋精神

    一、人物简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他创办了著名的...

  • 我和写作

    关于写作这件事,我的体会分为三个时期。 首先,求学时期的挤牙膏 就是求学时期,特别是高中时代写那种命题议论文,感觉...

  • 粮票收藏热门,内蒙古、哈尔滨、全国通用粮票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早年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 油票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出版家们的早年求学时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tj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