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心理心理专题推荐集
轻易不要对青春期孩子进行“熬鹰”

轻易不要对青春期孩子进行“熬鹰”

作者: 天星心理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16:57 被阅读839次

    随着网络的普及,不时听到某某中学谁谁又跳楼了,原因也很多了。前几天网络视频有一个妈妈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说“我错了,我错了”,哭声之凄惨,让人潸然泪下。原来她和青春期的儿子在车上争吵,儿子一言不合就跳车了,等到母亲赶快停车下来,儿子已经满身血的躺在地上了。前几天又一则新闻,某位妈妈和青春期女儿争吵,女儿一转身就跳楼了。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一般而言,父子,父女争吵,结局都是皮肉伤,就是互打之后的痛。但是,到了母子,母女争吵,结局一般就不知皮肉伤了,还有精神创伤了,就是关乎要死要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耐心看完。

    看着这些令人唏嘘不已的事件,想着天下又哪位妈妈会真的盼望自己的儿女死呢?可为何事情就成了这样呢?

    想起我的来访者A了,现在已经是40多岁的男性了,很成功的一位企业家,回忆他的青春期,是他最黑暗的时刻。他的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军人。当他在初中喜欢了武侠小说后,成绩出现了下滑,然后,父母开始禁止他阅读武侠小说。但是,他自述自己也是执拗的人,于是,针尖对麦芒的一场精神生死斗开始了。父亲当着他的面,咆哮着,撕了全部的武侠小说,包括他从“兄弟”那里借来的“以命担保一定会还”的正版。然后,A说他当时血脉膨胀,要不是还念着这是自己的父亲,早就一拳上去了。但是这一拳还是出去了,只是打在了镜子上,砰地一声,镜子碎了,鲜血满地,他的手也骨折了。父亲虽然是在军队这种见惯各类肉伤的汉子,也有些懵了。赶快送他去了医院。从此以后父亲不再强硬对待他了。

    但是,A说他最迷惑不解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因为,他和父亲斗争的时刻,母亲都坐在客厅不曾干预。甚至,他爸送他去医院时候,母亲在客厅都只是用不屑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他解读这个眼神就是“唉,你有本事就真的去死啊。”

    可能是从那个眼神以后,A变了,A说自己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让母亲知道自己是真的不怕死。那么,既然,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丢脸,怕什么犯错吗?走南闯北的终于成功了。

    A果然成功了,相当有钱。但是,A也经常喜欢干些危险和挑战的事情,比如,离婚了三次,三个孩子都只是付高额的抚养费就好了,自驾车去西藏了,高空跳伞了,突然放下手头的生意,跑去南极看企鹅了。

    但是,促使他来咨询的一个事件却和老鹰有关。

    有天他去朋友家玩,看到人家养了一只鹰,他被鹰的坚毅的眼神和孤傲的身姿所打动,感觉这就是自己追求的一种境界,“傲视天下,霸气外露”。接着他也想养一只,但是,朋友告诉他,“熬鹰”的故事后。他哭了,他说他再看到这只鹰的时候,他内心能听到撕裂的声音。

    那么,什么是“熬鹰”呢,就是鹰本来就不容易被驯服,从动物学讲估计是鹰的大脑构造和先天素质就不适合被驯服。但是,很多人会想象这是因为鹰这种动物心气太高,只会佩服“王者”的力量,于是,只有王者才能驯服神鹰。那么,就苦了“神鹰”了,因为,它显然不知道什么王者不王者的。但是,人类要它知道什么是“王者”,于是,熬鹰就是要把鹰的“心气”给熬没了。熬鹰就是让鹰在剥夺食物和剥夺睡眠的生死边缘游荡,然后,慢慢的建立“条件反射”,就是看到人,然后,有食物。慢慢的人这个形象,作为条件刺激就形成了,也就是看到人,鹰会自然的想到等会会有食物。但是,可惜鹰的条件反射建立比较难,于是,十有八九的鹰都会死于“熬鹰”的过程。

    当A知道这一切后,A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被“熬”过的鹰。先是父亲强硬的来,他不屈服,内在的天性和冲动,拼力一击,吓退了父亲的意志。

    然后,母亲的“熬”也来了。A仿佛听到母亲说:“你不是厉害吗,你真的有本事,你就去死啊,只是把手打破了,算个毛,你妈我在医院生死见得多了,你吓唬谁呢。”当然,A的母亲究竟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的。

    至于,我和A的咨询,就告一段落。下面告诉关心教育孩子的父母,我们轻易不要用“熬鹰”的专制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代价高昂,而且,后患无穷,绝非长治久安之计。

    简单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内心的驱动力,也都会害怕些东西,就是“趋乐避苦”了,那么,为了避苦,我们人类的心灵会发展出很多的策略来对付。那么,一般会害怕些什么呢?

    按照弗洛伊德早期建构的理论模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三个人,父亲,母亲,我。那么,就相当于“本我,自我,超我”的模型。这样的话,我只要听父亲的话,我就可以建立“超我”,内容是“自我理想”(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良心”(我不应该做什么)。但是,有些人天生的倔强,就不要成为父亲这样的人,或者,不接受父亲给他们的“自我理想”。那么,代价就是要忍受“阉割焦虑”,就是担心父亲来阉割他们的优势。这一类的孩子也就活在恐惧之下,然后,慢慢的找出路,最坏的打算也就是一事无成,没有成为父亲心中的“强者”吧了。这样的孩子以后更可能就是焦虑症,就是内心很冲突,想做什么又不敢做什么,自我软弱,有些性格“懦弱”而已。

    但是,如果父亲的角色缺失了,或者说,家庭中母亲是相当厉害的角色,那么,孩子的痛苦就要复杂而深刻的多了。孩子更可能出现抑郁等复杂的心理问题,不只是焦虑那么简单了。

    按照新的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的模型,我们的内心住着两个人。母亲和我。那么,这个孩子内心的焦虑就有三种了,一种是自体的焦虑,主要是害怕自体的崩溃,死亡,感受就是极度的空虚和颤栗。再一种是分离的焦虑,主要是害怕客体的消失,就是失去客体,失去妈妈这个人,从结构上看,就是妈妈走了。(这也解释了,对于很多饱受虐待,但是始终不愿意离开糟糕母亲的孩子的现象。也就是从内心结构而言,有个坏妈妈,总比没有妈妈强。)第三种焦虑是害怕失去客体的爱,也就是害怕失去妈妈对我的爱。

    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先生的故事了,他先是饱受“阉割焦虑”之苦,内心中“超我”不断的咆哮和怒吼,让他选择成为父亲规划的那个人。但是,他不屈服,甚至,以勇气战胜了“超我”。但是,接下来,母亲上场了。A的内心世界变成了这样的战场:你要是不按我说的做,我要么收回对你的爱,我要么就离你远去。A知道自己赢不了的,父亲还可以去打,最坏被打一顿。但是,母亲无法战胜,因为,每个人都很难设想要去打这个生下自己,养育自己的人。所以,A只能选择顺从,自己放逐了自己真实的怕死的“真自我”,用一个不怕死的“假自我”来代替。这也就是他看到鹰,内心有撕裂的感觉了。其实,从情绪生活的角度而言,所谓的怕死,就是我害怕不被爱。不被爱,就是死亡了。

    结合开头青春期孩子跳车的惨剧和A的故事,我们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时候,不要把关注点都集中在父子或者父女的冲突上,也要把关注点适当分配到“母子”“母女”的冲突来,因为,往往后者的冲突,造成的心理影响更为剧烈。历史上,有很多的弑父故事(皇家最多,可能他们心气都比较高吧),很少听说“杀母”的故事,但是,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都开始上升,那么,母亲开始更多的涉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以前都是“子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孩子教育失败,社会化失败那是父亲的责任。那是因为母亲养育孩子到一定程度,比如三岁,然后,父亲就把孩子带走了,带到社会上去教会他怎么生存。但是,现在,母亲也参与到孩子的社会化的过程了。当然,母亲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年纪大的孩子,也和生的孩子越来越少有关。总之,母亲更多的介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不能或者不愿保持边界,就更容易勾起孩子早期和母亲互动的经验。这样,孩子也更难从二人模型过渡到三人模型中去。

    当然,这里我们讨论的情况都是母亲发挥了负面作用的类型,更多现实中的母亲是帮助和促进了孩子从二人模型发展到三人模型的。

    最后,我们说尽量不要对青春期孩子太过于强硬,采用“熬鹰”的方式,因为,从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上,都是危险而且容易留下心理疾患的。而且,面对青春期叛逆冲动的父母也不是很无奈的,可以选择用其他的教养方式的,比如说“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这四种教养方式中,我们都可以加以调配的,而不必要一定要选择接近“专制型”的教养方式。

    至于以上四种教养方式的内容,我会陆续描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明明之音随意动007er:其实父母也是从小孩子一点点变大的,受到的教育有限,加之在中国社会都以熟人圈子为基础,都拼命去围护圈子关系,就没有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当经济发展到足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时候,父母再把自己成长的经验教训强加给孩子就必然会有矛盾产生,因为每个家长都企盼集体组织的荣誉奖励,只有这些荣誉才能证明教育的成功,未来的物质生活才能有保障(你看哪个单位的管理者是穷人?),与目前的矛盾相比,未来更加可怕……
        明明之音随意动007er: @陈天星 是的,几百年后看现在,微乎其微,积少成多吧……
        天星心理咨询:嗯,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不过,世世代代如此了,活到老,学到老,发现问题了,就从现在改变了。
      • 云儿飘过:期待🌙👍
      • zhuang1227:青春期太叛逆
        天星心理咨询:嗯,青春期本身的特点就是情感不成熟,大脑还在继续发育了
      • 作者阿旭:中国的家庭教育才是只需要改革的……
        天星心理咨询:嗯,中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反思,不过,最现实的是我们每一个父母行动起来,学习更适合孩子心理的教养方式,第一时间就去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 勤劳的小盛:说得神乎其神的,实际上并没有软用,想死的人迟早都会死,不想死的人怎么打压依然会勇敢的活下去,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加强大。因为外界几句话就跳楼的人,心理弱得一逼,他父母也并不知道他会这样。
        86e47c89b5d4:问题是孩子并没有任何力量忤逆父母啊.你想想,如果你从小时候开始家长就死命不让你接触电脑,怕你染上网瘾,说是为你好.你又要怎么写java呢.就是现在,如果有人有能力让你一辈子不许碰任何可以运行代码的设备.你觉得你还能活下去么
        勤劳的小盛: @花飞花谢 说得好像自己是圣母一样,你就继续作吧。
        花飞花榭:@北凉工作室 只能送你四个字:“三无产品”——无头脑,无知识,无同理心。
      • 爱瑋儿:鼓励鼓励,好文继续
        天星心理咨询:谢谢版主哦

      本文标题:轻易不要对青春期孩子进行“熬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zv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