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良言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
每个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作者: 秦宇楼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9:56 被阅读708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今天是教师节,向所有在教育领域辛勤的奉献者们致敬。

    教师节谈教育,特别有内涵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回味托马斯•戈登的《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思考中国亲子教育之上殇。

    先引用两个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的极端案例。

    第一个是徐力杀母案。

    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17岁高二学生,在2000年1月17日,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十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然而,悲剧也就从这时候埋下种子。 1999年11月底,吴凤仙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吴凤仙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第二个是李天一强奸案。

    李天一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作为歌唱家的后代,李天一从小就被赞“根正苗红”,并表现出不错的艺术天分,曾多次与父母同台亮相。从表面上看,李天一有着不错的履历,从小学音乐,4岁便被选为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他曾获奖无数,包括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及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等。2009年,李天一还成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就是这样一名“优秀学生”,在2011年因寻衅滋事罪被收容教养,释放后不足半年,2013年又再度犯强奸案入刑,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小孩,梦鸽要求律师在法庭申辩时,一直坚持对儿子主张无罪辩护。许多网友表示,李天一的屡次失足,应该与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有关系,过于溺爱或许是主要原因。

    两个极端,同样的悲剧。一个是下层社会最有可能逆袭的陨落,本应该是生活中最亲密、最能为人带来满足感的一对关系,却以仇恨收场。另一个是上层社会毫无悬念的精英之凋零。本应该是无限的希望,却因年少轻狂自毁前程。

    是什么让爱凝成了终身悔恨?从这里我们反思出一些什么?孩子是我们的唯一,对孩子未来有强烈的渴望是人之常情,但学会爱比爱更重要。

    孩子的叛逆无疑是养育者之失职,惋惜之余,更应该推敲托马斯•戈登的话外之音:我们真不能责怪这些父母。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初为父母者开始承担这项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养育一个婴儿,一个完全无助的小人儿,为他的心身健康承担起全部责任,把他教养成一个具有效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还有什么工作比这更困难和费力的呢?

    最令人警醒的是,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对这项费力工程做好任何准备。

    2.

    我们再来评析上面两个案例,哪个不是重复着我们周边最屡见不鲜的教子模式。

    吴凤仙的教育方法,托马斯.戈登把它定义为胜利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贯穿着严厉,“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用专制手段捍卫父母的权威,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以说这是最传统的教育模式。

    梦鸽的教育方法,托马斯.戈登把它定义为失败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贯穿着娇纵,“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这种爱没有底线,对孩子提供帮助没有原则,在与孩子的冲突中总以孩子的获胜父母的失败而告终,这样的父母虽然在数量上少于前者,但在隔代教育中十分普遍。

    也许这两种方法还不是最坏的,托马斯.戈登又定义了第三种模式——摇摆型。他们在审慎地结合两种方式的过程中,会在严厉和宽容、粗暴和随和、限制和放纵、胜利和失败之间摇摆不定,这种迷茫和缺少确定性的教育方式是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

    任何家庭都不可能日日如沐春风,一团和气,孩子和父母发生冲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管理学上有建设性冲突和失能性冲突两个概念,而父母和孩子那种“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权力游戏常常把冲突转向失能。

    托马斯.戈登指出,最令今天父母左右为难的,他们只知道解决冲突的两种方法,一些父母选择了“我赢-你输”,一些父母选择了“你赢-我输”,其余的父母则在这两极之间无所适从。

    非赢即输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托马斯.戈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给出了第三选择,也就是“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的戈登模式。这是一种建设性冲突的解决之道,作为父母,就是要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学会非评判性地倾听和坦诚表达自己的情绪技巧,让孩子建立责任意识,于父母协同解决彼些的问题。

    也就是说,严格和控制,培养不出孩子们责任感,娇纵和放任,也养不出孩子的责任感。要想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然,任何协商都是在原则的框架内执行,并非允许孩子为所欲为。只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

    父母决断的原则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看来,在子女的教育中,许多父母不仅仅体表现为行为的缺位上,可深层的原因还体现在知识的缺失中。要想改变孩子,首先的改变自己,但这很难。

    想起了列夫.托尔泰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3.

    李维老师解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对托马斯.戈登高效能父母需要掌握的技巧总结是锦上添花,简单概括为三句话:“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听”、采取“没有输家”的冲突化解办法来解决冲突,坚持做一个榜样父母。

    准确地说,这三个技巧对应着人性的三个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恋、被尊重和自我实现”三个人性底层需求,自恋,就是我都是对的,我比你强,也就是人的认知偏差;被尊重,就是人都希望被看见,这和自恋需求一样,是人性极为根本的需求,这里的看见是抽象的概念,是心的感知;自我实现是对自尊和自信的渴望,是参与度中培养出来的责任与能力的自豪感。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常常是我们说孩子不肯听,或者我们听孩子却不肯说呢?就是因为父母理想当然地认为,初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成长的方向会按我们的目标设定去塑造。但父母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中人,他如何行事,完全决定于社会环境与这三个心理需求的互动。

    自恋导致孩子的反叛。因为渴望自己独立和拥有权力,并在这种权力游戏中随时随地在做着决定,反叛是自我的觉醒,是自我人格的形成过程。

    自尊直接决定了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模式。自尊的潜层是孩子感受外界对自己的接受度,尤其是对父母的接受度,通过父母对自己的接受度来感受爱和树立价值观,在接受带来的影响中,最重要莫过于得到爱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就是自尊建立的基础,它的来源是自信,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自我实现,是孩子的“求存”的状态,他们在茁壮成长的时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正是这点,是小孩子和大人冲突度最激烈的地方,大人们往往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不良行为。

    孩子还小,我们不能期许他具有完美的行动能力,正确引领和指导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但这种责任是一种更柔性的能力,并不是让我们以负责的借口去剥夺对孩子应有的尊严和尊重。

    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太多,实际是剥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责任意识和自我信念,还有让他们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

    我们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过度控制,而代价是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却失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

    控制与放纵这两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的心理认同。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还有些孩子则因为做任何事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

    当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了操纵别人、反叛和逃避上时,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洞察力和技能来呢?

    4.

    也许,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是权力的博弈。

    吴伯凡老师有一篇《无权势的权势》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戈登模式”。

    刚出生的小孩,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看起来没有任何的权势。他们满足自己欲望的唯一方式就是哭闹,家长也在哭闹中不断满足着他们的需求,如果不这样,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

    这样的游戏初设是合理的,最理想状态是家长能学会在小孩获得相应能力后,逐步把这种互动抽离。但许多家长并没有这样试图的意识,而是任由这种互动不断的重复,这就给了孩子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小孩就越来越明白,如果他坚守他的权力,大人就会放弃自己的权力来服从他,这也是对小孩不断赋权的惯性。

    古语言:娇儿不孝。

    最后,吴伯凡老师给了孩子的教育的两种选择。第一种,培养原生态的无权势的权势,不少父母其实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你于你的孩子进行的是这样一场权力游戏的时候,最终孩子就只能是会玩这种游戏的人。

    第二种,及早给他在精神上断奶,及早限制他的各种权力,给他设置各种权力边界,让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赤手空拳面对复杂世界的人。

    5.

    今天的中国式家庭=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不听话的孩子。往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两代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绞尽脑汁。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教给了我们很清晰的教子方式。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这本书里大量篇幅的理念中学会如何做新一代的父母,这些父母需要转变观念、接受挑战,善于学习,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富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其次要做真实、真诚的父母。当我们初为人父母时,可能有意识地承担了一个职责和扮演了一个角色,这样的角色就促使我们试着做某些特定的行为,让我们看起来像是一个父母的样子,这样做的不幸是,父母们忘记了自己是会犯错误的,能力是受限制的,也忽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异常敏感,他们能极为敏锐地感知到父母的真实情感和非语言外的暗示。正因为这种感受,决定着孩子们心灵与身体的成长方向。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责任感是所有品质的基石。所以做父母的必须清晰界定自我疆界,我的界线在哪,孩子界线在哪,他不是我们的附庸,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价值的衍生品,相比所谓的成功,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改变孩子,只能改变自己,要想改变自己,就要成为亲子教育的终身学习者。

    以身作则,胜过任何口吐莲花。不去说教,实际说了也没用,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从那方面努力,让他看着就好,这可能才是父母从没消失过的权威最大影响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e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