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年底眼看就到了。
这一年武松过得很安逸,喝喝酒,品品新酒,和客人聊聊酒,帮帮小妍的忙,教好张贵的武功——他进步很快。武松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悠闲日子。这种日子他以前想都不敢想,只在梦中出现过。
以前,他四处飘荡,不是在逃亡,就是在山上为寇,或跟着宋江攻城陷阵,过的是刀口舔血的危险日子,这条手臂就是最好的见证,他已经深深的厌倦这样的生活。在梁山上,兄弟众多,大口酒肉,那些日子也快活,但只有现在这样的安稳日子,才叫幸福。
小妍美丽贤惠,温柔体贴,又极能干,家里的大小事,都管得妥妥帖帖,对武松非常敬爱,她懂得武松的心,从不违着他的心意,说话轻声燕语,宛如天外歌声,听到这样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武松越来越离不开小妍。武松是一个极致的人,对待凶残的人,他比他们更加凶残。对待温柔善良的人,他却有最温柔的一面。现在他在小妍面前,就成了这样的人。
两个人话不多,往往只需一个眼神,都已了然。有时,眼神的交流比言语更直接、更深刻,语言不能表达的内容,却能在眼神中找到。
小妍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小官吏家,从小聪明伶俐,曾读过几年书,十来岁时,父亲病逝,生活难以为继。母亲带着他到了沙镇,十八岁,嫁给了沙镇的十里香老板的儿子张诚忠,这在当时也算一门美满婚姻。谁曾想突然遭此横祸?谁又能想到上天派一个如天神般的武松下来救了她?
现在的她很满足。她本来就很容易满足。有些人就像树的种子,风吹落,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了小妍的照顾,武松受尽世间磨难的破碎了的心,总算得到了一些温暖,渐渐愈合。
如果有这样的日子,谁还愿意去拼杀?谁还愿意去四处闯荡?甚至,谁还愿意去为官?
一天傍晚,地面上的雪积起了厚厚一层,下了一天的大雪渐渐停了。
这时,来了两个客人,一看就是经过长途跋涉,风尘满面,不像本地人。这两人要了四斤酒,在门前喝了起来,喝酒的模样就像普通人喝茶,一人两斤转眼就下了肚。
这时武松正从后院出来,看到这般饮法,极有兴趣。“好酒量了,真爽快!”武松提了两壶酒,走了过去。
”武松,找得你好苦啊。”这时他们抬起头,斜视着武松。
武松仔细一看,其中一个似乎有些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另一个却生疏的很。
“不知是哪两位故人?报个名号,好跟我一醉?”武松说。
“我们敬你是个英雄,明人不做暗事,我是圣公(方腊)的侄子方涛,这位是石宝元帅之子石严,我们来找你报仇的。”方涛说。
“好,方腊被朝廷处死,全因被我打伤,方腊的侄子要报仇,当然要找我。敢不敢今天先喝酒,先醉一场,明天再来决一死战?”
“我们曾听圣公夸奖过你,说你是豪气冲天的好汉,当然信得过你。”方涛说。
“你们稍等,我再去拿十斤酒来,今天我们一定一醉方休。”武松向酒缸跑去。
不久就提来一大缸子酒来了。三个人就在门口的石凳上,一碗一碗的大喝起来。
这时小妍也出来了,石严看到了她,她一眼看到了石严。
“你原来跟着武松到了这里?”石严放下了酒碗问道。
小妍没有理他。走过去抢了武松的碗。
方涛、石严不由大笑起来,武松也笑了。只有小妍板着脸。
网友评论